自开战以来,淡水城的郑军一共摧毁了玄甲军的战舰十二艘,单从战果而论,已是十分辉煌的胜利。但这一战是双方不死不休的攻防战,万礼就是摧毁再多的玄甲军战舰,也改变不了河道丢失的失败。
玄甲军战损的战舰残木漂浮在河面上,已大大的阻碍了运兵船将军士输送到河对岸攻城。但这些漂浮在河面的一个个甲板,却达成了一条从河对岸攻城的简易浮桥。在施福战舰的炮轰的掩护下,一万三千玄甲军士分三路杀过了淡水河,直抵城下,开始爆破、火烧城门。
郑军生死存亡的关头到了,万礼下令郑军顶着河面上战舰的炮轰,以大石,巨木猛砸攻打城门的军士,绝不能令玄甲军攻破城门。
双方围绕城门的争夺,持续了一日一夜。靠着施福战舰猛烈的火炮支援,城墙上的郑军死伤太过惨重,终于宣告不支。
万礼见死守城门伤亡太大,立刻下令全军撤退至城内,准备继续巷战。冯廷派出五百人的小队攻进城内,却遭到郑军的团团包围,全军覆没,一个也没逃出城来。
强攻死伤太重,张英立刻建议不要再行强攻,改为占领城墙的制高点,切断淡水河流经淡水城的河道,困死这些城内的郑军。
冯廷采纳了张英的建议,分派玄甲军士放弃强攻,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一面占领城墙制高点,架设了二十门火炮,围着淡水内顽抗的郑军狂轰滥炸;一面派出军士在上游切断了淡水城的水源供给。
城内的郑军断绝了水源,又头顶着火炮的狂轰,军心、斗志几近崩溃,便有军士出来投降。
因方原严令不许郑军投降,尽数歼灭,冯廷也没有再纳降,直接将出来投降的郑军尽数射杀。
这么一来,郑军所有生路已断,万礼组织了四队郑军,分四面开始争夺被玄甲军占领的城墙。经过两日两夜的惨烈争夺,郑军夺回城墙的计划宣告失败。
至此,城内仅存的八千郑军已是生路全断,只能坐以待毙。
冯廷令军士围困了淡水城十日十夜,郑军饿死渴死的不计其数,淡水城内是尸横遍野。能勉强站着的郑军已是屈指可数,能战斗的更是凤毛麟角。
万礼坚守了淡水城整整二十日,自问已无愧于郑森的知遇之恩,大限之日已到,在一间民房内点燃了残余的火药。
城南一声剧烈的爆炸声起,万礼,带着郑军最后的武勇和血性,连同郑森唯一反败为胜的期望,葬身在火海之内。
这一场突击战,玄甲军诸将领是有功有过,方原必须要赏罚分明。
犯了大过的,是福建总兵冯廷。他丢失了淡水城不说,还损失了近八千玄甲军士。这种程度的败仗,已足以导致这次出征台湾之役的失败,论军法,斩了冯廷也是理所当然。
但眼下方原是用人之际,还是留了冯廷一条性命,只是降了他总兵之职,降为校尉,并罚一百军杖。处于战况考虑,方原令他暂代总兵之职,先打五十军杖,余下五十军杖记在账上。战后若不能将功抵过,降职、军杖一并处罚。
冯廷自知这次是疏忽大意,几乎导致全线溃败,方原的惩处不是重了,而是太轻了,只能乖乖的认罚。
纳吉虽有击退郑军偷袭之功,但在大会之时,集结兵力的速度太慢,若不是张英率军前去狙击了郑军一个时辰,玄甲军的防线必然被郑军突破,后果不堪设想。
纳吉是有功有过,功过相当,不奖不罚。
唯一立功的将领,是千户张英,若非他当机立断的据河而守,这一战的胜负还殊未可知。
方原将张英直接从千户提拔成了副总兵,将冯廷残余的万余军士,也调了五千给他,这一次攻打郑森的主力将领,方原已暗中有了人选,就是张英了。
淡水城,在淡水河以北,就是穿越前新北市的北部出海口。
万礼偷袭失败后,率郑军残兵退去淡水城,一则是残军不敢南逃,以免被玄甲军追击,二则是想凭借淡水河防线,继续狙击方原的玄甲军。只要淡水城还在郑军的手中,方原在拔出这个钉子前,绝不敢轻易南下。
方原得到了万礼撤退去淡水城的情报,估算一下,万礼这支一万三千人的郑军,已是郑家最后的家当,只要能歼灭这支郑军,郑森将再无兵可用。
方原亲率一众将领前去淡水河南岸观察了地形,淡水河宽至少三十丈,河对岸就是淡水城,城墙上架设了大量的火炮。他令军士测量了河水,至少三丈深,从淡水河渡河攻打淡水城,损失必然惨重。若是绕行的话,城墙上的火炮仍然是令人头疼的大杀器。
他远眺着对岸的淡水城,万礼想凭借淡水河设防,从排兵布阵来说确实是没有漏洞。但淡水河是有出海口的,换句话说,可以从海上直接将战舰派到淡水城下,以战舰炮轰淡水城。
方原查看地形后,便派出俘虏的十个郑军军士前去淡水城里传话,令主将万礼立刻投降,否则城破之后,所有郑军军士一个不留。
万礼本就抱着必死之心,一眼就看穿了方原派降兵前来的目的。他虽决意死战,但郑军军士可能投降的却不在少数。
万礼根本不令这些降兵进城动摇军心,直接在城门下就将十来个郑军军士尽数射杀,也是向方原表明坚定的决心,淡水城绝不会投降,会死战到底,要攻城尽管来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