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马士英的明军全部撤出了采石矶,沿江北上到了凤阳府,与黄得功的三万明军,朱以海的两万亲兵汇合。
一时间,凤阳府聚集的明军数量达到了近八万,已有与金声桓、李国英一战的实力。
双方在凤阳府寿州一带对峙,僵持不下。
方原一面关注着江北战场的战况,一面而令舟山基地的施琅派出五十艘战舰进驻采石矶,再从太湖基地派出五千步战营军士驻守采石矶,扼守通往南京城的门户。
采石矶落入了方原掌中,南京城对外的联系彻底断绝,已彻底成为方原的囊中之物,取或是不取,全在方原的一念之间而已。
方原并未派军占领南京城,而是将南京城的卫所军队编制尽数解散。精壮的一千军士编进了玄甲军步战营,只留下两千勉强能成为军人的羸弱之兵留守在南京的卫所。
方原率军回了苏州城,与此同时,将南京城十万百姓的万言书,连同他和坤兴公主控诉马士英罪行的奏折,一同发去了朝廷。而且还在奏折中表明了态度,南京总督之位虚位以待,要求朝廷再行派驻南京城的太监守备,还有主政的南京总督。
朝廷接到方原传来的奏折,周皇后、太子是既惊又气,但也是左右为难。
严词申斥方原吧!方原的奏折里是有理有据,更附带南京城的士绅、富商、百姓的万言书作为依据。这些人愿意献万言书,无论万言书是真是假,也是表明了一个最基本的态度,就是他们全站在了方原一方。若朝廷再行降罪方原,那就是逆南京城民心而行,除了将朝廷放在火上烤,全无用处。
何况方原之前还再次派出水师去偷袭了辽东,逼退了满清的讹诈,策应了孙传庭在山东的大胜,若转眼又翻脸去斥责方原不臣之心,那也太过喜怒无常。
若是认同方原此次攻占南京城的行径吧!
本来朝廷派出马士英这个主战派替换史可法这个温和派,就是想抛出南京这个诱饵,令方原、左良玉两虎竞食。无论任何一方占了南京城,都必须承受巨大的政治压力,朝廷再从中拉偏架,加强对方原、左良玉这两个江南大军阀的掌控。
哪知道马士英这个主战派一到南京城,只坚持了不到两个月,就丢了南京城,甚至马士英本人还逃去了凤阳府。这么一个人事调任,非但没有令方原、左良玉互咬,反而被方原抓住把柄,不仅攻占了南京城,还戴上一个吊民伐罪的光环,简直就是得不偿失。早知道就继续留下史可法在南京城,还能扣着忠明的大义和方原打一打嘴炮。
更可气的是,方原得了便宜还卖乖,上奏折来要求朝廷严惩马士英,并要求再行派驻主政的南京城总督和守备太监。
南京城虽名义上还在北京朝廷的控制下,但实际已是方原的囊中之物。方原虽将应天府总督,太监守备之职虚位以待,但无论朝廷派驻谁前去南京城,也不过是落进了方原的陷阱里,既不可能有实权,更是惹人笑柄。
方原此举就是在打朝廷的脸!
周皇后、太子与内阁商议之后,决定暂时搁置方原的这份奏折。既不严惩马士英,也不派出主政的南京总督,就这么继续和方原耗着。
过了两个月,方原另一纸奏折突然再次送到了京城。
这次方原的奏折里是向朝廷申请,既然朝廷派不出主政南京城之人,方原建议册封吴越王朱慈焕为驻守南京的亲王,崇祯皇帝的亲信王承恩为南京城的守备太监。与奏折一同到的,还有厚厚的一箱子,南京城官绅、富商,还有五十万百姓的联名书,直言南京城乃大明的留都,不可一日无主政之人,请求朝廷立刻派人来主政南京城。
若说之前方原的奏折还只是在打脸,扫朝廷的脸面,这一次的奏折就是在强行逼宫。
周皇后、太子立刻召来了洪承畴,孙传庭,要求二人拿出个对策来应对方原的逼宫之举。孙传庭是主管大明军事的督师,安排孙传庭前来,就是没有排除武力解决的方案。
面对方原的步步紧逼,之前靠着黄道周、史可法两人忠义之心的感化,还有崇祯皇帝对方原的知遇之恩,赐婚坤兴公主的拉拢,还能勉强能压制住方原蠢蠢欲动的野心,苦苦支撑江南的局势。
但马士英上台后的一通乱搞,直接和方原撕破了脸。令方原再无所顾忌,江南的局势劣无可劣,再无法挽回。
在场的气氛极为尴尬,直到周皇后再次追问,洪承畴才开口说道,“如今朝廷只有两条路,其一就是笼络、软化方原的野心,同意册封吴越王为主政南京的亲王,王承恩为南京城守备太监。只要方原如实纳税,势力不过扬州府,不越过朝廷的底线,就任由方原在江南折腾。”
洪承畴这一条建议,其实就是回到了崇祯皇帝笼络方原的老路。周皇后听了是默然不语,她之前自认为比崇祯手段更老练,一改崇祯皇帝宠信、笼络方原的策略,转而实施打压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