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东渡海奇袭辽东是崇祯做梦也想推进的战略计划,问题是自毛文龙的东江镇荒废之后,再没有一个明军将领敢实施这一场危险的军事计划。
既然方原是毛遂自荐,主动请缨,崇祯想都不想立刻准许了他的提议,“好,朕立刻下旨,将调集大明目前所有的水师、运兵船全拨给你,务必要一举击溃尚可喜的水师!”
方原得了崇祯的全力支持,再加上施琅的海战能力,自问已有九成的把握能彻底击溃尚可喜的水师。还有一成就只能看老天是不是站在大明这一方,若出海就遇上飓风,那就是天灭大明。
方原还有一个军事以外的心事,就是与满清的和谈。他打心眼里是支持与皇太极和谈,令大明喘上两年气,恢复恢复元气,腾出手来解决流寇的问题。
但,这个和谈太过敏感,袁崇焕被处死的罪名之一,就是私下与满清和谈。兵部尚书陈新甲因奉命与满清和谈,泄密之后,仍是落了个处死的下场。
和谈,谈不成,就是第二个袁崇焕、陈新甲;谈成了,也就是明朝版的秦桧。可以说是左右不讨好,实实在在就是个烫手山芋。
方原试探的问,“陛下,若皇太极今次想要和谈,谈还是不谈?”
崇祯一听又要和谈,愕然问,“驸马,之前是你说的满清鞑子狼子野心,和约也是一张废纸,如今又要和谈了?”
方原耐心的解释道,“此一时彼一时。山东大捷之时,满清根本就没有和谈诚意,自是不能谈。如今满清山东大败,和我大明一样是内忧外患,若臣能再在满清鞑子的后方捅上一刀,给满清放点血,便由不得皇太极不谈。”
崇祯点了点头,他从内心来说还是想与满清和谈,避免两线作战,否则也不会派陈新甲私自去议和。
陈新甲之所以会被杀,是因为当时拟定的和谈条款绝对是割地、赔款的内容。这种卖国的条款,令大明是丧国辱权,必然惹出群情激奋,崇祯不敢背锅,只能杀陈新甲平息舆论。
崇祯最关心的不是和谈与否,而是和谈的条件到底能不能对天下有个交代,“驸马,你心中的和谈条件呢?”
方原早想好了条款的条件,说道,“大明自开国以来就没有签订屈辱的先例,今次自然也不例外。臣思量的和谈条件就是不割地、不赔款,双方以辽河为界。若满清能遣返投降的叛臣,大明可以支付一笔一次性的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