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十年正月十六,安龙府这边依旧没有动身的意思,李定国的大军却率先抵近到不远。此时此刻,安龙府依旧在秦藩的控制之中,上至白文选,中及从田州逃回的刘镇国,下至从贵阳而来的叶应桢,乃至是原本的地头蛇范应旭和张应科,尽数是孙可望的亲信。这些人素来都是唯孙可望之命是从,李定国此番前来不是为了攻城略地,而是为了迎驾,更要唯恐他们狗急跳墙,若是害了天子性命,彻底背上了弑君的骂名,那么无论是孙可望,还是大西军的其他人就都再无翻身之地了。
眼见于此,李定国只得派传宣参将杨祥前往安龙府,先行知会永历天子,以便配合。结果杨祥在距离安龙五十里处的板屯江却被刘镇国的军队擒获,押送全权主持此间劫驾事务的白文选处候审。
“你来此地,有何用意?”
白文选安坐于大帐之中,杨祥自被抓获便自称是奉孙可望前来求见白文选的,此刻见到了白文选本人,杨祥拱手一礼,随即回道:“末将传宣参将杨祥,国主令末将前来督催道府州县预备粮草,以候国主抵达。”说罢,杨祥当即从衣甲内取出了龙牌一纸。
“此为国主派末将前来筹备粮草的凭证。”
国主是秦王府,乃至是大西军内部倾向于孙可望一方的人物对于那位秦王殿下的专用敬称。这称呼,作为演技派的杨祥可谓是说得再没有更恭敬的了。奈何,白文选本就是秦藩重将,对于秦王府下属的武将们可谓是再熟悉不过了,根本没有听说过杨祥这么个人物,反倒是依稀记得李定国麾下好像有个叫这么个名字的家伙,素来是以机灵著称的。
接过了那龙牌一纸,白文选当着刘镇国、叶应桢等一众人等的面儿,翻来覆去的看了几遍。直看得那杨祥已经几滴答汗珠子从额头冒出来了,他才郑重其事的点了点头,表示其人当确是受了孙可望的指派无疑。不光是应下了杨祥的借口,还命手下人准备酒食款待,并任由其人在安龙府自由行动。
得脱大难,杨祥不由得松了口大气,但却依旧不免多想了些。不过,当下最重要的是把差事办妥了,眼见于此,耐着性子用过了酒饭,他才出了白文选的行辕,在城里绕了几圈后才抵达皇宫谒见永历皇帝。
有白文选的许可,守门的军队当然不会阻拦其人。见到永历皇帝,杨祥暗示挥退左右,在四下无人之后才从衣甲后心内掏出了一封密疏。那上面,“藩臣李定国谨奏”这七个字当即浮现在永历皇帝的眼前,心头陡然一惊。打开密疏,李定国那刚劲的笔触跃然纸上。
“臣今统兵迎扈,不日至行畿,先遣奏万安,勿轻听奸逆辄行移跸。”
短短二十五个字而已,但是上面盖着永历此前派人引李定国入卫时赐下的“屏翰亲臣”印章为信,当即便放下了心。
密疏送到永历手中,杨祥换了衣衫便出城返回李定国军中。而此时,李定国大军已然扎营,也同样在等待着杨祥的消息送到。
麾下众将尚在各部,大帐之内,唯有李定国和他的亲信幕僚金公趾二人在帐中叙话。
“杨将军若能带回衣带诏,大王抵近城下,城内守军必无以为战。”
作为李定国的亲信幕僚,金公趾在军中地位颇高。这一切直到郭之奇针对陈凯的暗算才落入了低谷,但是随着陈凯在韶州府的胜利,关于陈凯私下拉拢李定国幕僚的揣测不攻自破,对于金公趾的怀疑也同样是在李定国的烟消云散了。甚至由于此间的那份怀疑所引发的愧疚,使得李定国对其的信任更胜从前。
这些年,金公趾平日里若是闲来无事,常常给李定国讲解诸如《三国演义》之类的故事,其中自免不了通过对刘关张的忠义的褒奖和对董卓曹操篡汉之心的鄙夷来灌输忠孝仁义的思想。或许是天生忠义,李定国对于这些知识的吸收很好。除了忠义之心更甚外,对于其中的故事,以及衣带诏也是记忆犹新。
“无需衣带诏,只要杨将军能够进入城中,探明虚实,并将密疏交于皇上手中即可。”
有了田州那一“战”,李定国对人心的向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收复安龙迎驾也有了更大的信心。
原本,张献忠死于四川,大西军群龙无首,靠着团结一致才杀入了云南,占据了这一片土地来休养生息。奈何,联明抗清以来,乃至是在此之前,孙可望始终在孜孜不倦的谋求的权利的扩张。如果仅仅是只在他们这一个集团内部也就罢了,可问题在于孙可望却是时时刻刻的惦记着谋朝篡位的事情,这就已经不是他与孙可望之间的个人恩怨那么简单的了。
于公,永历如今是各路明军的共主,大明王朝的旗帜,如果永历一死,各藩镇为求拥立大功定然会扶起更多的皇帝出来,原本日趋转好的形势必然会随着内战的爆而开始迅恶化,只有满清能够占到便宜;于私,他与孙可望虽说是几近于割袍断义,但是说到底他们都是大西军出身,如果永历死在孙可望的手里,到时候大西军系统与其他各路明军之间必然会爆内战,他这些年寄希望于通过助大明中兴来将贼名洗掉的这一点儿私心也就彻底没戏了。
一边在心里面脱口大骂孙可望的狼子野心,另一边又有了郑氏集团作为背后的盟友,李定国最终在十八先生之狱的紧迫,以及郭之奇、陈凯这些文官的支持之下,毅然率军西进,以迎永历圣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