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在远方(四)(二合一大章)

帝国再起 张维卿 5277 字 9个月前

这一点,即便陈凯忍气吞声了,郑成功也不会同意,因为这就意味着他们早前的一切努力都会前功尽弃。更何况,以着陈凯的性子,人杀了,没有丢到海里喂鱼就是好的了,下跪磕头认输服软,简直是痴人说梦。

“只可惜了惜缘妹子,愣是被这群家伙耽误了那么久的时间。”

郑泰并非是郑芝龙的近枝,若非是郑芝龙收其为义子,他在郑氏集团的地位绝不会有如今那么高的可能性。由此缘故,再加上整改郑氏集团旧有商业关系的事情,他与郑成功早就绑在了一起,此间自然是要替郑成功和陈凯说话,因为他们才是对他的事业助力最大的人,而非那些亲戚。

“这次回来,也有大半年没见祖母了,愚兄试着去说项一二。”

“这样也好,当年父亲大人就说兄长的嘴皮子比我好用,这次若是能够说服祖母,到时一定得让竟成和缘缘好好谢谢兄长。”

二人相视一笑,商讨了一番旁的事情,郑泰便告辞而去。回到了府中,稍作洗漱,他便带了礼物去拜见那位老祖宗。

郑泰是郑芝龙当年挑拣出来最得用的一个小辈儿,那位黄老夫人也素来是喜欢这个能说会道且做事稳妥的孙儿。一旦见了面,自然是免不了为郑泰这段时间的奔波劳碌而掉些眼泪。说着说着,郑泰便提及陈凯确保明军在广东的控制区,以及进一步拓展粤海贸易的事情,为后续的说辞进行铺垫。

然而,话刚说到此处,他的那位老祖母却显得有些不耐烦了,干脆直言问道:“是大木叫你来为那姓陈的小子说项的吧。”

郑泰说了老些,无非就是要向黄老夫人力证陈凯的存在和努力为这个郑氏集团的强大做出了何等的贡献。此刻老祖母把话一拦,郑泰也没有否认,借着这个话题就继续说了下去。

“祖母,孙儿是来替竟成说项的,但也更是为了缘缘,为了咱们郑家。这么拖着,外面的风言风语越来越多,缘缘一个姑娘家不说,就算是单说这对咱们郑家,这可终究不是好事啊……”

接下来,郑泰便开始发挥他巧舌如簧的强大实力,把外面所谓的“风言风语”添油加醋,或是无中生有的大谈特谈了一番。中左所这里太近,郑泰只字不提,但是他去过的江浙、日本、琉球以及大员,他都提及了一些黄老夫人可能听说过的人物对此事的评价,其中对于郑家的诋毁简直可以用不堪入耳来形容。

“这群混蛋,郑家的事情,轮得到他们多嘴多舌!”

“祖母说的是,孙儿也是这么说他们的,但是咱们郑家说到底还是要走海贸的,在这些地方,在南洋,这些外人的感官也很重要,否则是会影响到咱们的家贸易的。如此一来,大伯多年开拓积累,都将会付之东流了啊。”

用人,这是企业生存至关重要的一点,不能善待员工,尤其是不能善待有能力的员工,这样的企业不值得信任。哪怕顺遂时不会有什么,但是一旦逆势,很多负面的东西就都会进一步的影响到整体的生存和发展。

这一点,郑泰无需说得太明白,黄老夫人也能多少意识到一些。就算意识不到,但起码让她明白这样下去对郑氏集团没有好处,也是足够的了。因为他很清楚,这位老祖母的心里面郑家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如此说辞,确实让那位老祖宗沉吟了良久,郑泰也不再多言,只是坐在那里品着香茗,完全是一副胜券在握。岂料待到那老太太重新开口,却还是毅然决然的回绝了郑泰的劝解,用的也同样是郑家的利益。

“你要明白,老身这么做,为的就是咱们郑家的人不会被那些外人骑在头上。成亲了,你三叔也是缘缘的夫婿的长辈,叫他磕个头就这么难吗?”

这一番话,把郑泰堵了一个结结实实的。出了大宅子,他就直奔着郑成功的家宅而去,后者将他让到了书房,只剩下了他们二人。只是郑成功听完了这一番的对答,心中却不住冷笑着关于“石井郑家的利益果然还是与郑氏集团的利益不是一码事儿”之类的叹息。

“竟成这样的人物,是最不能小视的。族里面还在死要着面子,愚兄可以放句话在大木你这里,族中现在越是如此,日后丢的颜面就会越大!”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相比这样的日子,李渔更喜欢徜徉于市井,观看人间百态,从中获取更多的灵感来书写一个又一个的传奇故事。就像前年的《怜香伴》、就像去年的《风筝误》、就像如今他正在写着的《意中缘》一样。

但是,比之上一次,到了这一次的时候,手没有那时那么抖了,甚至就连等待的那半个来时辰所受到的煎熬也减轻了不少。这里面确有开始渐渐习惯了的成分在,但更多的还是在于福建和广东的战局对于明军而言是渐渐转好的,这使得他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那一串的数字,在杭州与中左所之间飞奔。没有无线电,就只能靠着人力来进行,这无疑是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的。

在福州,李渔名义上的赞助人冯君瑞踏出了福建巡抚衙门的大门。只是那份神色上,却绝没有半点儿从参将升迁到副将的喜悦。

回到府中,冯君瑞让下人招来了厢房中暂居那人,二人一前一后进了书房,曾经的冯参将,现在的冯副将只待房门一关,立刻便对那个寻常百姓打扮的汉子点头哈腰了起来。而那汉子,也一改关门前的低调,此消彼长的变得倨傲了起来,尤其是听到冯君瑞的答话,就更是眉毛一挑,面露不悦之色。

“怎么是福州城守副将?”

“蔡将军,末将也是很奇怪,张抚军,嗯,张学圣那厮说是兴化城守副将那边虏廷不打算换了,而且他觉得末将听话,放在身边有什么事情也方便。”

金砺兵败钟厝,清军在福建的实力进一步的缩水,若非是明军的损失也不轻,且一口气占下了将近两个府的地盘,急需时间恢复和消化,只怕明军就要转守为攻了。这样的局面之下,清廷一边从浙江调集大军来协防,一边从长江以北抽调部队充实福建绿营,很多绿营的官职都在变化,郑成功便出了银子让蔡巧交给冯君瑞,为的就是要他买到一个兴化府城守副将的缺,以为后用。

郑家的银子,冯君瑞是不敢不接着的,否则厦门的事情东窗事发,他就只剩下了一个死路一条了。对张学圣,他只说是做海贸赚了一笔,外加上多年积蓄。

沿海的文官武将做海贸都是最正常的灰色收入,莫说是张学圣了,福建沿海的很多文武都是如此,也不差一个冯君瑞。

而那位巡抚大人,近年来也在一天到晚的挠头于清廷那边的斥责和不满,不光是军务上的事情,还有陈凯那个被他用“离间计”弄死的家伙怎么就又活了,而且还在广东那边屡挫清军,这都是要他作出解释的。此番见了冯君瑞有银子孝敬,也有使银子升迁,请他从中运作的意图在,便当仁不让的揽下了买卖,也是利人利己的好事一桩嘛。

此时此刻,冯君瑞低眉顺眼的把话说完,看着这个曾经替郑成功和陈凯向他许诺为其花钱买官的明军将领,连偷看一眼那份神色变化的勇气也无。因为这个福建城守副将本就是他的要求,背地里他还是不太想过早的掺和进明军两军在福建战场的战事之中,此刻更是唯恐蔡巧看出些许破绽。

“福州就福州吧,好好做,日后总有你的好处。”

“多谢蔡将军体谅,多谢蔡将军体谅,还望蔡将军能够在国姓爷和陈老大人面前为末将美言一二,末将自当铭感五内。”

说着,冯君瑞便掏出了一张会票来,塞进了蔡巧的手里。对此,蔡巧也没有太过扭捏,吩咐了些事情,就自行离去,只是一开了门,就又恢复到了方才那般的低调,不复在书房内的盛气凌人。

离开了福州城,至闽安镇登上了行船,蔡巧便直接返回了中左所。中左所那边,新年喜庆的气氛还在持续着,郑成功也已经接到了从杭州那边送来的几封密信,其中有山五商的报告,那些是先期交到郑泰手中的,另外也有从李渔那边送来的数字——上一次,也是他第一次做这等事情时的成果。

“消息没有必预料的快多少,大概是派人去的时候已经就有些晚了吧。”

这方面的事情,郑成功将其交给了蔡巧,有其人做事精细的考量,有跟随着陈凯走了那一遭的历练的关系,但更多的还是在于蔡巧知道很多内情,关于陈凯这一路上接触过的人,这些人很多都是以着不同的目的潜伏在清廷占领区的抗清人士。哪怕,这里面还有李渔这样几乎是半强迫的。

“杭州那人,没问过陈近南是谁?”

“没有,派去杭州的都是精细且信得过的,为了确保他们的忠诚,卑职还把他们的父母妻儿都搬到了中左所,应该不会有所隐瞒。”

“那就好,听竟成说,那人是个聪明人,当也不会如此冒冒失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