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进攻一方,掌握着进攻时机,进攻方向,以及进攻方式的主动权。
王猛、邓羌、郭侃等制定的潼关攻略,充分利用了主动权。
进攻潼关,总的策略是:多路出击,分散敌之兵力和注意力,削弱敌人在潼关关隘的防御力量,争取逼迫敌人出关决战。
和上雒攻略相仿,潼关攻略的目的,是在东南战场吸引敌军主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敌人东部兵力,尽可能多地吸引到潼关一带。
从而,为徐世绩的河东部进攻左冯翊,创造有利条件。
当然,如果有机会夺取潼关,洛阳军当然不会放弃这一机会。
围绕潼关攻略,邓羌和郭侃,决定三路出击。
第一路,邓羌率主力,直奔潼关城。
第二路,郭侃率部走水路,做出先进入左冯翊,再渡过渭水,绕到潼关以西的姿态。
王濬的水军,主要配合河东部西进左冯翊,但也留出一部分渡船,由王濬亲自统领,配合郭侃行动。
第三路,尉迟恭率精锐步卒,走禁沟!
欲攻潼关,必取禁沟。这是兵家的共识。
从军事角度讲,禁沟之禁,并非是不能通行,而是指,不适合作为军事通道。
禁沟,有人可行走之路。但是,车马辎重绝对无法通行。
军队可以徒步进入禁沟,但给养只能随身携带。
按通常行军之法,步卒每人只能随身携带三日给养。
极限情况,步卒卸去各种防护装具,仅携带必要的武器,最多也只能携带六日给养。
以禁沟的地势,穿行三十里长的禁沟,最快也要两天时间,才能抵达潼关城城南。
在给养配备至极限的情况下,军队必须在四日内,攻破潼关。
否则,给养中断,进攻队伍便会陷入恐慌和混乱。无需敌人发起攻击,队伍想撤出禁沟,都没有可能。
兵者,出奇制胜!
敌人基于类似的考虑,不会重兵布防禁沟。
洛阳军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从禁沟方向,发起攻击。
尉迟恭部,承担从禁沟方向进攻的重任。
至于最难解决的给养问题,王猛等人筹划之时,自然已有解决办法。
……
弘农各部,分头出发。
邓羌率步卒在前,周德威哥舒翰率骑兵主力在后,未受到任何干扰,直抵潼关。
正如预料的那样,潼关城,吊桥高悬,关门紧闭。
任由洛阳军如何挑衅、谩骂,潼关守将魏文通毫不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