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兵力不足,不可能像荆州那样,全面控制豫章各处要地。
此次开战,孙策原本计划,快速推进,抢在荆州之前,占领彭泽、柴桑,控制鄱阳湖。
江东军训练有素,有能力抢在荆州之前,占领这几处要地。
可是,豫章一战,比拼的不光是速度,还要比拼力量!
江东军可以抢先占领彭泽、柴桑,但是,没有强大的水军支援,抢占两座关键城池,也不可能守住!
尤其是柴桑,位于鄱阳湖西岸。江东支援和补给柴桑,必须穿越鄱阳湖。
荆州水军是长江上无敌的存在,怎会答应?
周瑜认识到双方实力的差距,认为不该与荆州争抢柴桑等地,而应以机动灵活的战术,与荆州军周旋。
拖延敌军,直至敌疲惫、懈怠,再以蚕食战术,逐渐消灭敌军有生力量,逐步争取主动。
孙策最终同意了周瑜的意见。
江东军并不急于和荆州军争夺柴桑等地,而是让荆州军顺利占据各处要地。
荆州占领柴桑、彭泽等城池,就要分兵驻守,兵力自然分散。如此,荆州的兵力优势,便大为削减。
只是,即便如此,荆州可参战兵力,仍有绝对优势。
尤其是水军数量,荆州仍有三比一的巨大优势。
不能击败荆州水军,一切枉然。
周瑜所愁,正在于此。
荆州水军,不仅在舰船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且主力战舰,是斗舰、艨艟等大型战船,还有长江大湖上的巨无霸——楼船!
大型舰船,船体宽大,船板厚重,速度快且平稳,载兵多。缺点是,机动性差,不适合在水下地形复杂之处作战。
相比长江,鄱阳湖水面更宽,水势更平缓。体量庞大的荆州战船,在湖面上,是无敌的存在。
而江东水军,发展时间短,以机动灵活的中小型舰船为主。最大的战船,只有几艘斗舰。
这个时代的水战,并非后人想象的那样。
后人津津乐道的水战,大多是猛将跳至对方船上,切瓜砍菜。或者,双方舰船对峙,万箭齐发,把对方的船和船上将士,射成刺猬……
这种打法,的确有。
但在这个时代,对射、登船肉搏,仅仅是辅助的战术,或者说,是非常情况下的非常战术。
真正的水军对决,战法其实很简单,很野蛮,也很有效——撞!
以己方战船坚固之处,撞击敌方舰船薄弱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