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芒和杨文广换上便装,随南阳信使来到弘农城外。
刘芒重农不抑商,治下商业兴盛。很多大城,都开辟常设的集市,方便交易。
作为联络东西两京,北通河东、并州的交通要道,弘农是各地物资的集散之地,集市很大。
雍凉大战在即,弘农集市不仅未见冷清,反而更加活跃。
一旦战事开启,贸易必受影响。行商很精明,都想趁战事开启之前,多多囤积货物。
弘农集市,人头攒动。
除了商号、世家的贸易队伍,成帮结伙的行商也很多。当然,更少不了小本经营的小贩。
为了方便客商歇脚,集市附近,建有客栈,还有简易的席棚。
刘芒跟着信使,一路打听寻找,终于在远离集市的树林间,找到要找之人。
这伙人,都是南阳小贩,连席棚都住不起,只能在树林里避避风雨。
刘芒虽然身着便服,但气度非凡。
这些南阳小贩,为了生计,长途跋涉,贩运的货物,自然有违禁之物。
见刘芒气度不凡,非官即贵,小贩们甚感紧张,纷纷回避。
有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身材瘦弱,一身污垢。貌不惊人,但一双眸子,漆黑晶亮。跟着南阳小贩们一起躲避,却没显得如何慌张。
“就是他。”
刘芒微笑着冲那青年道:“这位小哥,有劳。”
青年警惕的眼神,上下打量着刘芒,迟疑了一下,还是走了过来。
刘芒客气地拱手问道:“敢问小哥高姓大名。”
“哎……山野草民,贱、贱名不足挂齿……”
小贩们走运私货,哪敢暴露姓名。
好在信使一路上和众小贩混得熟络,连忙解释道:“诸位老哥莫怕,这是我家主人,只是有事询问。”
好一番解释,刘芒又让杨文广买来吃食和果子,众小贩终于打消顾虑,纷纷围拢过来,还主动报上自己的名字。
而刘芒最感兴趣的,还是那个青年。
青年虽是山野之人,但说话却不似其他小贩那样粗俗。
刘芒再次问起青年姓名,青年也不再隐瞒。
只是,青年说话有些口吃。像是用了很大力气,“哎”了一声,脸涨得微红,才能把后面的话说出口。“哎……草民,邓范。”
“哎……”一个小贩故意学着青年说话的样子,“哎……你不是改名了嘛!”
嚼着东西的小贩们,哄笑起来。
青年的脸又红了,却没和众人计较。点了点头。“哎……草民,邓……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