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城外三条河流,取水十分方便,不可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引水进城。
城中,只能存有少量生活用水。这点水,对城外大火而言,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
“可是……”常遇春还是不解。“城墙也不怕烧啊……”
……
常遇春的想法,不是没有道理。
“咱这城墙,是砖石垒砌,又烧不坏,管他作甚?还能把咱这负黍聚烧熟了不成?”城上,一个颇有些头脑的小校如是说。
这一说法,搏得很多兵卒的支持。
梁刚也有些犹豫了。是啊,城墙又烧不坏……
可是……
大火连天,浓烟熏也能把人熏死啊!
“将军多虑了。”小校指指城上旌旗,“浓烟虽能熏人,但正值夏季,南风频繁,山风一吹,烟就散了嘛!”
对哦!
有道理!
薪柴总有烧尽的时候,等到火熄烟散,负黍聚还是负黍聚,只不过是被烟熏火燎一番罢了。
梁刚不再担心,吩咐兵卒,将城内宝贵的水,全部集中在各处城门。只要大火不把城门烧毁,负黍聚便无危险。
只不过,这负黍聚城虽小,城门却多。
这城,只为防野兽和贼盗,并非军事用途。为了方便百姓取水、商队进出,足足开了五个城门。
梁刚挨个城门检查,提醒手下,一定要节约用水。
现在,城内守军终于明白了,城外三队洛阳兵,不是来攻城的,而是看水源的!
被困在城里的滋味,不好受。
援军迟迟没有消息,被困孤城,更难受。
而城外堆着一点就着的干柴,更是让人提心吊胆。
不过,梁刚还存着一丝幻想。
城外,洛阳军只堆积了柴草,而迟迟没有放火。难不成,他们也意识到了,城墙烧不坏,浓烟一吹就散?
梁刚不清楚对手为何还不放火,但是,不放火,总比放火好。
更让梁刚费解的是,洛阳兵又在城外忙活起来。
十余组士兵工匠,在全副武装洛阳兵保护下,在距离城墙二三十丈处,搭着奇怪的东西。
几根树干,搭起架子,很像刚刚开始出现的投石车。结构却比投石车简单了很多,也单薄了很多。
袁术有扩张之心,也曾命豫州军械营,试制投石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