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0章 曹操的条件

三国之无限召唤 藤洛 1318 字 9个月前

司徒士孙瑞,游走在刘芒与袁绍之间,他也难以权衡。

倾向袁绍。自己就要做被殃及的池鱼,随杨彪、刘芒一起下台。而倾向刘芒,他又难以承受袁绍一党带来的重重压力……

司空刘芒府中,众幕僚也是面色凝重。

李鸿章道:“无论如何,主公决不能让出三公之位。兖州大灾,袁本初不肯借粮,其目的,就是要让灾情扩大,并以此为由,逼迫三公让位。”

这。正是袁绍不可告人的目的。

长孙无忌道:“逼三公让位,只是袁绍党羽的第一步。只要三公让位,朝权自然要交予大将军。大将军辅政,袁绍辅政。才是他们的目的。”

让位,绝不可能。

袁绍首辅,绝不能答应。

刘芒有本钱。

朝廷所在的洛阳,是刘芒部下用鲜血和生命打下来的。

中原蝗灾,并州和司隶,是受影响最小的地区。谁的功劳?不言自明。

但是。有本钱不等于可以为所欲为。

袁绍党羽势力非同小可。若想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争得主动,必须和杨彪联合,且要向士孙瑞,以及朝廷中的中间势力适当妥协。

刘芒权衡再三,决定亲自去见杨彪、士孙瑞。

……

三位辅政大臣,闭门密议。

密议一开始,便充满了火药味。

一轮磋商,无果。

三人各回府中,再作商量。

又一轮磋商,还是没有结果。

分头再进行商量……

刘芒在三公磋商间隙,接见了刚刚抵达洛阳的荀彧。

曹操借粮一事,房玄龄已派人提前禀报。

自起兵之初,刘芒就为粮食发愁。

今年终于喜获丰收,刚刚有了存粮,曹操就跑来借。这感觉,很奇怪。

不恰当的比喻,就像一个爆发户,一直贫穷。突然有了钱,还没攥热乎,就有人跑来借。

刘芒舍不得。

但是,兖州也是大汉的疆域,兖州百姓,也是大汉的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