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担任本次战役总指挥,同时兼领西路军。傅友德协助王猛指挥西路军,杨延嗣、王彦章、林冲为将,史进、蒋平率一支船队,在黄河上,为西路军担当水路掩护。
高都的东路军,除了进攻河内野王。还要负责阻击东面敌人援军。东路军统帅,由徐达担任,秦琼、裴元绍、裴元庆、陈玉成为将。
西北路军,由檀道济为帅,杨再兴、高昂为将,向轵县发起进攻。
这一部署,基本符合王猛建议的两路佯攻,一路奇袭的战术。但是,众人都没想到,刘芒将奇袭重任。交给了檀道济。
檀道济能担此重任吗?
“能!”
刘芒如此肯定,除了有系统人才介绍做为参考,也参考了檀道济的综合表现。
自投军以来,檀道济先后参加了上党、河东两场大战役。表现稳定。而他在操训方面的表现,更是得到众人一致认可。
刘芒将奇袭重任交给檀道济,还有另一层考虑。
王猛的“两路佯攻,一路奇袭”策略中,只有两路佯攻做得逼真可信,才能吸引敌人更多兵力。从而保证奇袭取得奇效。
要让敌人相信佯攻部队是并州主力,必须配备在敌人心目中,够分量的统帅。
徐达已是声名鹊起,王猛在河东战役扬名,且是并州别驾,兼有最早追随刘芒的傅友德为辅。
给王猛徐达配备精兵强将,从西、北两路发动攻势,敌人至少会认定其中之一为并州主力,一定会投入大部分兵力,防御函谷关和野王。
而檀道济名声不显,不会引起敌人重视,担任奇袭任务,最为合适。
刘芒解释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众属下认可。
部署完毕,各部开始积极筹备。
刘伯温要驻防上党,其在卫将军内相应职责,暂交吴用代理。尤其是情报收集工作,全面转交吴用。
如此安排,除了为减轻刘伯温身上压力外,也是为了将情报工作系统化。
朝廷落脚陪都安邑后,情报工作量越来越大。但由于信息传递不便,很多重要信息得不到及时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