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道理很简单,不要说程咬金史万岁等人建议斩杀俘虏,甚至连刘伯温苏定方等人,也是同样的想法。只是,刘伯温苏定方城府更深,没明确表态,但他们不表态,已经说明问题了。
大多数人的意见,是一致的,杀!
刘芒有着二十一世纪的思想。交战时的死伤,刘芒能够接受;但斩杀战俘,是另一个概念,刘芒无法接受。
但刘芒也能理解众属下。
这个年代以及之前的时代,斩杀战俘,算不上不可饶恕的暴行。
诸侯之间的征战,总要处理战俘。古代,生产力低下,没有那么多粮食养活俘虏。尤其是在交战过程中,大量俘虏就需要大量兵卒看管,要消耗大量兵力和粮食,是很严重的事情,甚至可能影响接下来的战局。
因此,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可计数的杀降事件。少者,几百几千地斩杀,多者,几万几十万地杀。
杀降事件中,影响最大且最有争议的,莫过于白起坑杀赵军降卒。
四百五十年前(公元前260),在上党长平,秦大将白起大败赵军,坑杀投降的赵军。
白起由此得残暴之名,但也不乏为其辩解之说。
长平一战,白起到底坑杀多少赵军,没有定说。但白起杀降一事,是定论。
为白起辩解者,主要理由在于,赵军降卒太多,秦军无法提供粮食养活,还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看守降卒。
而如果释放,这些俘虏回到赵国,拿起武器,又会变成秦国的敌人。
程咬金史万岁等人力主斩杀冀州俘虏,理由正在于此。
杀,违心。不杀,难平众怒。
刘芒陷入两难抉择。他很清楚一点,以后,会有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战役,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俘虏。这次如果处置不当,遗祸无穷。
如何处置冀州俘虏,刘芒内心,已经有了盘算。但第一步,必须先说服众属下。而若想服众,先说服刘伯温苏定方李秀成等人最为关键。
刘芒召集几人私下商议。
苏定方以军事为重,当刘芒询问他的意见,苏定方并不掩饰自己的想法,坦言支持程咬金等人的想法。
李秀成在代县,是清剿黄金余党的主帅,他觉得,可以参照处理黄巾降众的办法,先招募,或从军或务农,而对那些不情愿留在并州的,他也主张斩杀,以绝后患。
刘伯温更圆滑些,并没说明确的意见,只是提醒刘芒谨慎处之。这已经反映了他的想法,他并不反对苏李二人的意见。
刘芒内心理解几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