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腰杆挺得笔直,朱载垕和少夫静静的站在房间前,等着许仙出来。
薛达早早就到了钱塘县,带着一千官兵来的,他的责任就是护送朱载垕回京师,陆千户在倭寇退走之后,就回了应天府。朱载垕也没有阻拦,陆千户的理由很充分,钱塘的锦衣卫衙门受损严重,他需要回去调度。
吱呀一声,许仙打开房门,眯了下眼睛,有些不适应如此刺眼的阳光,拿着写好的奏疏,走到朱载垕身前,单膝下跪,双手奉上奏疏。
“殿下远行,臣无物相送,此上有臣些许浅见,赠与殿下,但请殿下不要示人,以免引起风波。”
朱载垕了然的点点头,他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自然知道其中的厉害,在自己登基之前,不能表现任何政治方向和意图。
郑重的收起许仙的奏疏,朱载垕叹了口气,扶起了许仙,看着他的脸,“孤一定会和父皇和朝臣据理力争,绝不让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如果……如果孤失败了,那你也一定要挺住,等孤为你平反!”
许仙笑了一下,看了看周围人略带震惊的眼神,对朱载垕说道,“殿下有这个心,臣在九泉之下也瞑目了。但请殿下记住臣说的,以大局为重!”
朱载垕点了点头,他明白的许仙的意思,大局为重,就是让自己不要同皇帝和朝臣闹翻,但是朱载垕自有自己的主张,尤其是在钱塘经历过了这么多事情。
许仙送着朱载垕出了锦衣卫衙门,在门口守卫的薛达看着朱载垕上了马车,转身拥抱许仙一下,悄悄的在许仙手中塞了两张银票,轻声说道,“我帮不了你什么,这些就当哥哥资助钱塘了。”
许仙捏了捏手中的银票,对着大部队挥了挥手,少夫在马上对着许仙拱了拱手,马鞭一扬,就冲到了队伍前面。
低头看了一眼手中的银票,交给了孙海,“给封火,让他安排一下,百姓们肯定还有不少缺的东西。不要跟着我,我自己出去走走。”
——————
钱塘好歹恢复了些生气,街上的小贩又开始叫卖了,百姓们看见许仙都热情的行礼和打招呼,满是恭敬。
许仙微笑着对每个人行礼,顺着一条条的街道和小巷,来到了西湖断桥之上。
踏上断桥,许仙自嘲的笑了一下,古往今来,这些所谓的名胜古迹,见证了多少的悲欢离合,见证了多少王朝崛起和覆灭,见证了多少人的泯灭与重生,要是他们会说话,肯定和圣人一样,或许它们会更有智慧。
许仙背着手看着波光粼粼的湖水,想想自己其实一点都不聪明,但是为什么身边的人都觉得自己十分的聪慧和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