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眼看他起朱楼、宴宾客、楼塌了……

她看着李华问道:“贾家小子可还说了什么?”

李华干巴巴的吞咽了口唾沫后,道:“他……他带着兵,把府上前后侧门都围住了,有锦衣卫的番子拿了份名册,一个……一个一个的在叫人拿人。老祖宗,他……他在抄家啊!”

“轰!”

李华哭腔说完,萱瑞堂上瞬间炸开。

……

甄家正门五间高大门楼前,贾琮负手而立。

所有人都未坐在马上,因为甄家门匾,为圣祖御笔。

江南文武至此,文官落轿,武官下马。

只是,却不妨锦衣卫的抄家拿人之行。

贾琮也没想到,今日正巧是甄家太夫人的七十华诞。

甄氏族亲,悉数上门祝寿。

这样一来,倒省下了他好大的功夫,不用再派缇骑四处捉拿甄氏族人。

看到一个个面色惨白的甄氏族人被拿出门,甚至还有妇人,贾琮心中难免有些波动。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若无他的出现,贾家原也该如此罢?

正思虑间,就听门内一阵嘈杂声。

未几,便见甄应嘉面色复杂的搀扶着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妇,持着金书凤册出来。

那老妇一身一品诰命的大妆,凤冠霞帔。

她面色铁青沉重,虽然气势端的不浅,但双手其实在颤抖着……

贾琮微微躬身行礼,道:“贾琮见过太夫人,见过世叔。不知今日乃太夫人寿诞,来的唐突了。”

那李氏闻言,厉声道:“贾家小儿,吾家何等清贵?焉能受此等羞辱?今日不与老身一个交代,老身即刻上京,进宫去见太上皇、皇太后!”

见她出头,之前被抓的甄氏族人,无不哀嚎哭求道:“老祖宗救命啊!老祖宗救命啊!”

李氏见之,气的全身颤栗,指着贾琮就想命他立刻放人,却见贾琮取出一物来,缓缓扬起,道:“太夫人,晚辈奉天子旨意,自粤州三千里路日夜兼程而来,只为查抄甄家。不知这个交代,太夫人满意否?”

看到贾琮手中明黄的圣旨,李氏登时踉跄的倒退了步,面色惨白,目光无神。

甄应嘉见之,落泪道:“吾家何遭此难?吾家何遭此难?吾等为奉圣夫人之后呐!天家与吾家之渊源……”

贾琮淡淡道:“世叔,甄家与天家渊源深厚,可是,京里出了那样大的事,举国悲痛之时,甄家也敢饮宴作乐,戏台班子响彻整条街道?甄家如此做派,让天子心中如何想?”

甄应嘉不服:“吾家也只今日……”

贾琮见他到了这个地步还未醒悟,也不再多言了,拱手道了声:“世叔,得罪了。”

说罢,手一挥,一队锦衣缇骑虎狼一般迎了上去。

见此,李氏登时昏迷过去,甄应嘉惨然垂头。

李氏身旁,一个相貌几与宝玉一模一样的少年,惊魂落魄的看着这一切,竟痴了……

……

江南,金陵。

紫荆山麓,玄武湖畔,甄府。

崇康十四年,正月三十。

今日为甄家老太太七十大寿,富贵人家年味还未散尽,又添大喜之事。

整个甄府,张灯结彩,迎来送往,好不热闹。

作为奉圣夫人的儿媳,甄家老太太李氏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圣祖六次南巡,四次住在甄府,李氏陪同在奉圣夫人身边,是见过圣颜,得过赏赐的。

有这么一层渊源在,在贞元朝和崇康前十三年里,李氏过生,总能得到宫里的一些赏赐。

也就愈发增添了富贵。

今年虽然因为宫里出了骇人听闻捅破天的大事,多半没了赏赐,但也是一时顾不上的缘故。

不过虽没了赏赐,江南地界,除了寥寥数人外,谁也不会以为甄家圣眷衰了。

君不见,新法如洪炉,烧的整个江南哀鸿遍地,白骨盈野。

连偌大威名的江南十三家都无不伏首叩头,乖乖的交出无数田产,甚至还除名了两家。

唯独甄家,分毫未动!

这叫什么?

这就叫真正的江南第一家!

有此缘故,今日甄府萱瑞堂上,高朋满座,胜友如云。

纵然如江南十三家那样的人家,因路远体弱的缘故,一时间家主来不了,也会打发家中嫡子嫡孙们,奉上重礼来贺。

虽然值此帝星飘摇,皇权险危之时,连都中各大王府公府都不敢饮酒设宴,但在金陵,甄家却并不放在心上。

连招了三个金陵最有名的戏台班子,唱大戏招待来宾。

珍馐佳肴如流水般送上,多少人在外一世也见不到一回的奇珍,在这里竟也成了寻常。

不至江南,不知天下之富。

不至甄府,不知江南之富。

白玉为泥,珍珠如土,全成了等闲……

一波波江南名士,用世间最华丽的辞藻,祝福甄府太夫人福寿无双,富贵万年。

一家家世家俊彦子弟,匍匐在地,为李氏磕头祝寿。

十位秦淮大家,只能在帷帐后露台上为太夫人抚琴。

多少江南官员,赔着笑脸,为太夫人贺喜。

除了天家外,世间富贵能如此者,绝无仅有。

然而富贵至斯,李氏看起来,却并不算高兴,面上竟有抑郁之气,闷闷不乐。

见此,有金陵名士李松年,因善书《法华经》,往日里颇得甄府太夫人欣赏,常为座上客。

他奇道:“今日天下俊杰名士皆至此为太夫人祝寿,纵天上王母也不过此,太夫人因何而不乐?”

听闻此言,甄应嘉叹息一声,李氏更是当堂落起泪来,她满头华发,插满凤赐宫钗御簪,富贵气派,只是面容却并不如传闻中那样慈悲,反而有些郁郁阴沉的道:“老身三日三夜未能安眠,故而慢待了诸位。”

李松年闻言大惊,道:“老夫人从来都是享尽清福之人,且虔诚礼佛,连鸡鸣寺大德高僧都言太夫人有佛缘,怎也会有烦恼丝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