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政治地位最高,相对而言最有钱的,本就是皇、贵、士、绅四大阶层。
这四大阶层,掌控着天下至少八成甚至九成的财富。
若是能让他们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并形成制度,那大乾的江山,就算不能一统万万年,但至少能开创一个前无古人的新时代!
而推动此德政大行的他,也必将被青史所永记!
所以,即使要与整个天下为敌,他也丝毫不惧!
卯时三刻,皇城东门银台门大开。
元辅宁则臣自官轿而下,紫袍玉带,不怒自威。
他站于百官之下,迈着官步,步步入内。
这时,礼部尚书曹芝跟至其身后半步,大声道:“元辅,新法至此已初步大行,国朝当进入修养阶段。礼曰: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元辅何必如此心急?”
宁则臣脚步不歇,边走边沉声道:“无他,当一鼓作气,成就盛世之基,不负皇恩耳。”
曹芝闻言,跺脚急道:“元辅!君不怕天下人说元辅太过苛刻,同为士人,相煎何太急耶?若元辅执意此行,必难逃暴虐骂名,一世清名尽付东流也!”
宁则臣闻言,顿住了脚步,回首,坚韧锋利的目光扫过身后百官的面,却无人敢与他对视。
即使他的得意门生和下僚们,也纷纷避开他的目光。
见此,宁则臣无动于衷,他低沉的嗓音沉声道:“暴虐骂名?呵,我宁则臣,俯仰之间不愧天地,至于身后名之褒贬,就由春秋去定论吧!”
说罢,一挥袍袖转过身,大步往麟德殿走去!
身后百官无不侧目,心中只有煌煌一言:
我宁则臣,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
江南。
相比于京城只是谣言四起人心浮动,那么以扬州府为中心四散出去的江南之地,则处于一片恐怖的腥风血雨中。
短短不到十天的功夫,两百余家乡野豪族之家被移为平地。
杀头的杀头,流放的流放,抄家的抄家。
一时间,整个江南都处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人心惶惶之态。
连推行新法干的热火朝天的江南巡抚郭钊与按察使诸葛泰都不得不放心手中大业,亲往扬州来见贾琮,相劝他务必以大局为重,不要再开杀戒了。
彼时贾琮其实已经达到了基本的目的,除却少数几个大豪见机不妙抛却家人产业,早早的逃之夭夭外,其余大部分位于那张名单上的人都已经授首。
但贾琮还是没有答应郭钊、诸葛泰收手的命令,他命锦衣卫沿着那些商道,再来回清扫了几遍,直至确保沿途再无可威胁到押运司的力量后,方才收手。
给予郭钊、诸葛泰的答复也很简单:“锦衣卫从未冤杀过一个百姓,缉拿不臣匪贼时,也做到了与百姓分毫不沾,敢无故惊扰百姓者,在锦衣卫内属重罪!而所杀之人,虽多不欺负乡杍百姓,却对外乡人狠辣无情。而外乡人,亦是我大乾百姓。”
直至半个月后,年关前,锦衣卫才彻底收手。
而这时,整个江南六省绿林,听闻锦衣卫三字则色变,退避三舍。
诛族之痛,谁能承受得起?
贾清臣三个字,如盖世魔王一般,可在江南绿林使小儿止啼。
只是他们多不知道,贾琮自腊月二十五,便携带内宅家眷们,一起去了苏州。
一是去林家祖坟,为黛玉之母,贾琮姑姑贾敏扫墓。
二来代黛玉处置一些苏州的林家产业。
因贾琮凶威赫赫,林氏支脉族人们,敢怒不敢言……其实也不敢怒。
三来,则是领着内宅女眷们,畅游了苏州古城,领略了番苏州美景。
至腊月二十八,兴尽而归,往回扬州盐政衙门。
准备过年。
……
崇康十三年,腊月十四。
大明宫城,银台门外。
自寅时起,陆续有京城百官来此门外等候。
都言京官清贵,天子脚下为官,升迁机会也多。
且每年各省督抚进京,都会往各部衙门大撒金银,冰敬、炭敬,年关还有犒赏,好不痛快。
然而个中甘苦,唯有京官自己才知。
圣祖朝时还好,每五日上朝一回,五日赶早起一日,还能接受。
贞元朝时就更痛快了,每十日上朝一回,就和体验生活一样,无人抱怨。
然而到了崇康朝,天子勤俭,所以日日上朝。
这就让京中五品以上的百官苦不堪言了……
关键是,每次数百人上朝,往那一站,大部分时间都是听个别官员云山雾绕的在议事。
若是和本部衙门无关的事,谁在乎发生了什么?
常常大半天功夫过去了,也只是白白站着。
不过这十多年来,老油子京官们也都熟悉了这种生活方式,渐渐习惯早睡早起。
还别说,等养成习惯后,除了下雨刮风下雪天不适应外,其他时候还挺好……
每日早朝前,在皇城们外闲聊京中奇事,也算一乐子!
前十二三年,京中官员们晨聊时,聊的最多的就是新法。
这些官员经过十多年的淘换,剩下的多是新党一脉,在京中执掌六部中枢中的五品以上实权官位。
位卑而权重。
由于他们负责统计调度和规划各省新法的进度,所以对于延滞的省份,常常破口大骂。
督抚是无能的,知府知县都是庸才,而阻挠新法的本土望族巨室皆为乱邦之贼也。
一个个都是科甲出身,引经据典,讲古说今,好不痛快!
这些话题,他们能骂几年而不腻。
每日前一天在公务上受的气,都会成为第二天痛快一个时辰的动力。
原本到了腊月初三,江南巡抚郭钊上书朝廷,新法已于十一月二十八在江南全省大行,举朝狂喜后,百官都在犯愁,以后晨聊时该骂何人。
若没了痛骂的人,那在宫门外等候的漫长功夫里,人生该是何等的无趣。
然而他们却失策了,他们根本不愁没人骂。
因为在腊月初五那一天,自内阁中传出一则堪称石破天惊的消息,震得整个神京城甚至整个关中整个天下,都为之侧目!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功勋彪炳、权势滔天的大乾元辅、新党党魁宁则臣,竟在内阁议政时忽然抛出了一个议案:
新法大行天下后,要进一步轻民赋,丰国库。
这本是两项截然相反,十分矛盾的口号。
减轻了百姓负担税赋,这是好事,可以得到好名声,也可以得到好官声,谁都想要。
可是减轻了税赋,国库就不可能丰盈。
不从老百姓手里收税,天下难道还会掉馅饼么?
别急,宁首辅有高招!
不从泥腿子百姓手里收税赋了,宁首辅要从皇亲国戚、宗室王公、武勋亲贵、文官武将以及全天下的乡绅士子手中收税。
不仅收税纳粮,还要当差,也就是徭役!
当然,早在前朝一二百年时,朝廷征收徭役已经可以用银子代替,不用真的出徭役。
所以终归到底,还是要收税。
当这个议案从内阁中传出后,整个神京城都为之失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