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珲看起来肺都要炸了,咬牙道:“把江南田地都交出来,换成黑辽的,三弟,你干脆让我们换成厄罗斯的更好!”
贾珂皱眉道:“三弟,这着实忒过了些,咱们金陵十二房不比你们都中八房富裕,人口繁多,没这些地,连口饭也吃不上。”
贾珄、贾珅、贾珇等纷纷附和道:“是啊,都快揭不开锅了……”
贾琮淡然一笑,道:“都随你们,小弟才多大点,又能有什么见识?不过白话罢了。”
众人气急,若不是你将贾雨村拉下马,还将口供上交朝廷和江南督抚衙门,谁管你有几点见识?
只是这些话他们偏只能压在心里,哪个再将贾琮当软弱可欺的主儿,才是失了智……
贾珲强咽下一口气,一脸肉痛憋屈问道:“三弟,你看,交出三成行不行?”
贾琮笑了笑,道:“珲大哥,你真的误会了。首先此事未必会追查下来……当然真要追查下来,三成怕是远不能让一些人满意,到时候几成其实都一样。
但具体怎么样,小弟着实不知。我才来江南几天,是不是?对江南了解远不如你们深厚。”
一众人听着将信将疑,贾珲隐隐有些底气道:“也是,江南十三家哪家不是这样干的?我贾家又不是兼并最多的。朝廷……新党,能拿我们怎样?”
贾琮呵呵点头,道:“对,不能拿你们怎样。”
贾珲看了贾琮一眼,忽然问道:“三弟,你去甄家拜会过了么?”
贾琮摇摇头,道:“去送了拜帖,只是听他们管家说,他们家老太太这几天打醮,家里不接外客。”
他自然知道,这多半是甄家那位大公子甄頫,为了报复他诓骗之仇,故意使然。
只是这段过节却不必同外人说。
贾珲等人闻言,却纷纷用同情的目光看了贾琮一眼。
在江南,十三家加起来分量都不及一个甄家强势。
江南十三家,说起来都是百年华族。
可是除却早已分家的贾、史、王、薛四家,其实九家别说百年前,就是三十年前,都远没有今天这等声势,也谈不上什么江南十三家。
然而一甲子年之前,甄家就是江南排名第一的巨室望族。
经过圣祖、贞元两朝,甄家愈发如日中天,却又隐藏于十三家之下,不为外人所知。
贾琮却不能到这样的人家登门拜访,在贾珲等人看来,分量着实有限的紧……
罪证被呈交上去的事,他们似乎也丢到脑后,不再担忧了。
似乎他们只要能交好甄家,这些都不算什么。
看着又趾高气扬起来的十二房大爷们,贾琮心里只有荒唐二字。
他似乎忽然明白醉生梦死利令智昏这八个字的意思,或许前世清末那些八旗子弟,大多也是如此吧。
享受了会儿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快意,贾琮对贾珲等人道:“九老太爷他们都困顿了,今日就先到此吧?往后机会还多……”
听他这般说,贾珲等人虽觉得话还未说尽,也只好领着好大一群十二房的子弟,护送着几个老太爷归家休息。
等史家那几位旁观者们也都告辞之后,贾琮命老宅金彩将老宅收拾妥当,在一股腐朽死气的气氛中,看了眼正门门楼上敕造荣国府的牌匾,登上马车,折返太平里千户所。
……
龙首原,武王府。
深秋时分,苍茫的龙首原上,光秃秃一片,不见一棵树木。
唯有一座武王府,孤零零的矗立在那里。
秋风萧瑟处,却连落叶也无一片……
王府后院,无仆妇婢女,也无内监伺候。
悉数琐事,皆由武王亲卫队正古锋一人负责。
十数年来,向来如此。
不过今日却不同,王府内多了两人。
叶清自厨房而出,手中端着一食盘,盘上放着一只内造纹龙瓷碗,里面盛着一碗寿面。
身后跟着丫头青竹,也捧着一个食盘,盘上有几碟看起来就颇为美味的小菜。
两人进了后宅后,在外间看到古锋,叶清嘲笑道:“古叔想吃,自取就是。”
古锋吞了口口水,就要外出,却听叶清正色道:“保险起见,古叔还是先夸几句。”
古锋闻言,哈哈大笑,连连赞道:“好吃好吃!清丫头煮的寿面,只闻着就比天下最好吃的美味还香!”
青竹在后面咯咯直乐,叶清也呵呵一笑,往里间走去。
这里便是武王府内,也是禁绝之地。
“九叔!”
推门而入,绕过一扇素净的插屏后,就见一个清瘦的男子坐在一张轮椅上,深邃的目光望着窗外的秋色。
叶清满面含笑的招呼一声,甜美笑道:“九叔,来尝尝我的手艺!这碗寿面我可是学了好久……”
武王刘成收回目光,转面看向叶清,清幽的眼神转暖,多了分慈爱,道:“难为你有这份孝心。”
叶清爽朗一笑,和青竹一起摆放好面和小菜,青竹出去后,武王也不客气,缓缓用罢寿面后,有些苍白的面部多了些血色。
等青竹进来收罢残局出去,武王看着叶清笑道:“你也不怕元寿恼你告他?”
元寿为乳名,是当年武王与爱妻赵娴相约所定。
武王提醒道:“这小子什么都好,独独胸襟算不得宽广。”
叶清咯咯笑道:“九叔哪里话……”又解释道:“不如此,落在旁人眼里怕就是破绽。再者,他锋芒太锐,虽然已经做了些遮掩,可还是不够。所以我再争风吃醋一回,替他遮掩遮掩。”
武王闻言,明白其心思,眼中浮现一点感动,道:“这臭小子日后若不好生待你,孤必不依他。”
叶清垂下眼帘,似有些羞涩的一笑,又抬眼劝道:“九叔好生休养身子,日子还长呢。”
武王呵呵一笑,道:“不长了……元寿以奇兵破敌,已收奇效。凭借锦衣卫,足以在江南立足。以他的胆略和魄力,天马行空之谋略,江南那几家看似根深蒂固,实则暮气已深,又无举旗造反的魄力,顶不住大势的。
江南事了,回过头来,就看三哥想对哪个先下手。
宁则臣,还是勋戚……”
叶清闻言,看着举重若轻洞若观火的武王,目光崇拜,道:“九叔的谋略眼光,可观天下大势。这一点元寿就传自九叔。我都没想到,他能用一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诓骗了世人。”
武王摇头笑道:“他这一招你多半料得到,倒是他敢自南而北的席卷,出乎了你的所料。最后那个十月十五的幌子,更是连孤也信了,以为他会在十月十五才对刘昭动手,呵呵呵……”
虽是摇头,可武王笑容里的自豪,根本不加遮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