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后世学日语,只用了两个星期,读写就拿下了,与日本人无障碍交流一点问题没有,就是因为日文源于中文。
包括朝鲜语,中日朝韩是一个语系,就是书写不同,韩国又乱改火星文,搞的书写没规律了,与英文一样要记词汇,但语系很容易掌握。
只不过现代汉语拼音有缺陷,少了个倒写的e音标,就是英文音标中的大小写“?”与“?”的读音,这个音没有,由此造成很多古字与方言用拼音拼不出来。
用汉语攻日韩文,要摒弃汉语拼音,直接从繁体汉字的偏旁入手。
要先回到幼儿园初学汉字之时,用学繁体的古法先学一遍繁体。然后,再学日语,两周就拿下了。
中文从大篆小篆,隶楷行一路到简体字,为了易教与普及,始终在简化。
但在这一过程中,原本与拆解自繁体中文的日文纽带,也陆续割裂了。
日本的假名,之所以拆中文的偏旁,同样是认为繁体中文美则美矣,就是太难学了,宫卿贵族与官方掌握就可以了,平民学拆解后的简单汉字假名就可以了。
朝鲜,越南,日本的宫卿贵族全会繁体中文,学的就不是假名,日本武士阶层都全通中文,以繁体古音入手,相互学很快的。
繁体字的偏旁都是有“古音”,那个音节就是日语,韩语的发音。
从什么西式语法主谓宾入手,没对话环境,一辈子不见得能学会日文。
从什么“烤你七娃”,“空八娃”,“呀灭爹”单独词语入手,那就更完犊子了,这是背英文词汇学英文的蠢方法。
可英文是“藕”词,藕一样一节一节的连,friend是朋友,友情就加个船ship来装,成friendship了,多个新事物就又多个词,词汇量越来越大。
如今的英国人,到五百年后,就是半文盲,英文一大半他都不认识。
可中文,与源于中文的日文,都不是这样的,朋友,友情,都是俩字,象形文字与西方字母藕词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
两千年后的中国人,看两千年前的古文,没有障碍。而两千年前的拉丁文,两千年后的欧洲人都不认识。
中国后世教外国人中文,就是用西式的蠢方法教,不知道是为了拖堂,多挣学费,还是编撰教材的人太蠢。
教中文最好的方法,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法子,就是教幼儿园小朋友的方法,拿出个“太阳图案”,再来个“日”字,拿出个“月亮图案”,再来“月”字,日月一组,就是“明”了。
象形文字,由形而来,就要借“形”还神!
日文拆的就是繁体汉子的偏旁,不是拆的英文字母。古代中国人学日文更简单,开蒙的蒙童,有个名师,不用一个月就能学会日语读写。
港台的人学日语比大陆人快,二战满洲日占区当时普及日文那么快,日本武士阶层能全通汉语,都是因为这个。
是通着的!
朝鲜古代用的就是中文,只不过读的时候是方言。韩语的“满载”,日语的“满塞”与中国的“万岁”有啥不一样?
“豆腐”一词在中日韩都是一个读音,日韩文里很多就是从中国进口的词。
中文与日文,韩文的差别。西班牙语与意大利语,荷兰语,英语,德语的差别,不会比陕西话,闽南话与粤语的差距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