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将军虽然被罢免了军权,但他麾下的数万将士依然勇猛。”李玄霸接着说道:“再加上那些依然忠于朝廷的将军、郡守,大隋能够打仗的士兵,应该在七十万左右。面对这样的朝廷,先生觉得,我该如何选择?”
房玄龄低头思考片刻,缓缓答道:“公子刚才所言,似乎并没有将唐国公的兵马计算在内。公子的那封信中,也提到过你的两位兄长,敢问公子是否察觉到了什么?”
李玄霸沉默了起来,他没想到房玄龄会突然问出这样的问题。
李渊据守太原,麾下将士达到十多万,任何人统计朝廷的战力,都不会遗漏掉李渊的兵马,李玄霸心思缜密,又是李渊的儿子,又怎么可能这般疏忽?那只有一种解释:李玄霸认为李渊不会继续忠于朝廷。
“陛下想要将戏演的逼真一些,又怎么会放过我的父亲?”李玄霸意味深长的笑了笑,说道:“杨将军刚回洛阳,梁师都与刘武周便先后造反,若是连唐国公都被罢了职,陛下想要看到的局面还会远么?”
“举世皆知,陛下疼爱公子,唐国公又一直对陛下忠心耿耿,陛下不可能无缘无故收回唐国公的兵权。”房玄龄微微摇了摇头,觉得这种解释有些不合理,接着,他又说道:“即使陛下真的这么做了,唐国公也不可能背叛陛下。”
李玄霸闻言,又笑了起来,房玄龄看着李玄霸的笑容,感觉到一丝悲凉的味道。
“先生可知,杨将军为何姓杨?”笑完后,李玄霸随口说道:“刘武周在马邑郡造反,只要陛下愿意,身为太原通守的唐国公,又如何能够逃脱干系。”
杨义臣姓杨,当然是因为他的父亲姓杨。
这个问题看似白痴,但房玄龄很快就明白李玄霸想表达的意思,因为杨义臣的父亲,还真的不是信杨,而是姓尉迟,直到杨义臣这一代,才被赐下国姓,并被编入杨家族谱。
杨义臣名义上已经算是皇亲国戚,但即便如此,杨广还是一道诏书将他调回洛阳,而且看上去很难被复用。
“好吧,就算陛下会因为刘武周造反而迁怒唐国公,公子为何断言唐国公不会像杨将军那样回到洛阳?”房玄龄再聪明,也不可能想到声名不显的李世民,竟会逼着唐国公竖起反隋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