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瞬息间,一袭蓝缎绫袍阴柔隽秀的骆嘉钰便坐在了车内,瑾瑜躬身退到车门边,就见骆侯世子瞧着殿下露齿一笑,满是欢跃的快言快语。
“今日早起便喜鹊登门,原道是要遇上姐姐,天色还早,姐姐不急着回宫吧?与嘉钰去个好去处散散心吧。”
瑾瑜心下一叹,看了面色和睦笑意嫣然的未语一眼,自家殿下在真心看的入眼的人跟前,从来是不讲究规矩礼数的。
青世子便不用说了,骆侯世子和平阳侯府的三少爷,就连余家现在养着的那个乡下来的佟公子,在殿下面前都是来来去去不见礼数的。
瑾瑜垂下眼,所以其实,要辨别殿下喜欢与什么人来往,不愿意和什么人交际,是一眼就能看得出的。
未语笑盈盈打量他这身装束,屈肘支头语声惬意,“可是有什么好玩儿的场子,你虽是爱读书,却是难得这样宽襟儒服。”,打眼看去,还道是个书香出身的白面书生。
骆嘉钰抬起胳膊低头扫了一眼自己的衣着,抬眼一笑,“今儿是二月初二,‘风华楼’那里聚了笔墨席,我每年都是要去的,姐姐可有兴致?”
彷徿城‘风华楼’,是万朝文人墨客最向往的高地,对于各地寒窗苦读的学子来说,每年二月初二‘风华楼’的诗会,比三年一度的金秋科举还要吸引他们,因为这一日里盛京在朝的几大文坛泰斗都会坐阵‘风华楼’,亲观学子间的墨宝,若有幸入他们的眼得了亲笔提携,入朝便是稳中之稳的事了;故而很多人为二月初二‘风华楼’的诗会取了个头号,提道‘点官会’,长久以来就成了一个特殊的日子,连荀帝都毕较重视。
未语并不是爱舞文弄墨的性子,也不耐烦听人之乎者也,不过‘风华楼’在东城门的朱雀街道上,是入城的必经之处,她也难得出宫,便也乐得走这一趟。
凤车太过张扬,所行之处无人不识,故而走的是‘风华楼’的后巷,骆嘉钰扶了未语下车,二人自后门而入径直上了三楼堂间里,除却已经在楼里坐阵的几大官员,倒是并没有惊动什么人。
就连‘风华楼’的楼主进来通禀比试开始了,乍一见未语,还愣了愣,但见屋内大人们皆神色恭敬拘束,也没敢再多看便匆匆退了出去。
待到楼里的书童将墨宝一趟趟送进来,往年里唇舌交战唾沫横飞的场面,却是因着未语在场变得诡异静谧。
骆嘉钰喜爱文墨,对今年这批各地才子们的墨宝亦十分感兴趣,得了自己欣赏的,还拿来给未语看,一脸愉快地跟她讲解。
未语不懂,却也能就书法上点评一二,久而久之,在座的官员也就放开了,一样拿了墨宝来给未语看。
“这篇好,不愧是名扬锦郡五城八乡的才子,文风间很有当年文大学士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