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牙跟刘协正面对抗?陈群没那个胆子。做大事而惜身者,终究成不了大事。陈群不等刘协又下一步的动作,借口生病向朝廷请辞,希望可以通过这种举动来打消刘协准备收拾他的念头。
可刘协又怎么会是那种好好先生。虽不能说刘协是个睚眦必报的小人,但对于敢跟他作对让他不痛快的人,刘协从不轻易放过。想要借养病回家避风头,等风头过去了再继续跟自己捣乱?别说门,窗户都没有!
也就在刘协准备下旨开始对陈群展开行动的时候,一个能够改变刘协决定的人出现了。自卢植死后,蔡邕也就成了朝中为数不多,硕果仅存的当世大儒。早在卢植去世之前,郑玄便已经不在人世,卢植这一死,蔡邕也就成了大汉士林界的领袖。不过蔡邕淡泊名利,痴迷研究古文典籍,所以如今的大汉士林,是以孔融、王粲等人为首的一批中年人作为领军人物。
能够请出久不过问世事的蔡邕为其求情,就足以说明陈群为了自保可说是拿出了最后的家底。
面对蔡邕,刘协不需要隐藏自己的情绪,当着蔡邕的面,大大的抱怨了一番对陈群的不满。不指望你帮我什么,可你也别在我要干正事的时候拖我后腿啊。
蔡邕面带微笑的听着,直到刘协抱怨够了,这才问刘协道:“圣上,可能看在老朽的薄面上饶陈长文这一回?”
“……蔡师,那陈群究竟是拿出了什么让你为他求情?”刘协十分好奇的问蔡邕道。
蔡邕闻言微微一笑,“奇珍异宝,难动我心,绝世孤本,不可错过。”
刘协明白了,陈群是世家出身,而但凡是世家,多有珍藏的古籍。蔡邕好书如命,陈群这回算是对症下药,押对宝了。
蔡邕的面子不能不给,既然陈群能请出蔡邕出面,刘协便决定放陈群一马。不过放过陈群却不代表会放过朱皓跟杨修。这是陈群的爪牙,而且陈群也没替这二人一并求情,那刘协想要找个出气筒,这二人自是最好的人选。
“圣上,不知你打算如何处置朱皓、杨修二人?”蔡邕出声问刘协道。
“蔡师,莫不是他二人也给你好处了?”
“无有,老臣只是好奇,随口一问。”
“哦,蔡师放心,他二人罪不至死,就是有点糊涂,需要吃点苦头。”刘协闻言对蔡邕道。而蔡邕听刘协说只是让朱、杨二人吃点苦头不会要他们的性命,也就没再谈论下去。毕竟刘协是天子,能够看他面上饶过陈群已经是非常不易,若是得寸进尺,那就是自己不识好歹了。
“蔡师,难得来一趟,不如去襄阳书院转转,跟大儒司马徽、庞德公交流交流。”刘协替襄阳书院向蔡邕发出了邀请。对于刘协的提议,蔡邕欣然接受。
得知蔡邕来访,襄阳书院很是兴奋。不仅仅是因为蔡邕是当世大儒这一个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蔡邕这几年做的事情可以说是造福了天下的读书人。那些相继发表的孤本真迹,对读书人来说那是天大的喜事。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话如今虽然还没人说,但凡是读书人,那就没有几个不喜欢书的,尤其是对那些只闻其名未见其实的传说中的孤本,读书人更是情有独钟。没办法,世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对自己家中的藏书多是敝帚自珍,轻易并不示于外人。
而造纸术的改进以及印刷术的出现在刘协的鼎力推动下提前问世,如今读书人想要尽情看书已经不再是梦想。唯有那些孤本真迹,出身寒门的读书人还是不能轻易看到,是蔡邕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所以对待蔡邕,这些人自是感恩戴德。
蔡邕受到了襄阳书院有史以来最高规格的接待,不过刘协这时却没跟去凑热闹,而是选择留在军营接见江东使者。
一回生、两回熟,薛综第二次进汉营就比头一次进汉营要镇定的多,至少没有像上回那样表现的战战兢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