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宛城保卫战(七)

我不是汉献帝 吴仲达 2707 字 9个月前

“公与先生请讲。”

见袁熙这样说,沮授只好说道:“沮授在长安时并未被汉军苛待,除了有些地方不能去外,大部分时候只要不是独自出门,都可以出去走动。而我所知的汉军底细,也是从长安百姓的闲谈中所得。如今的汉军并不是采用征兵制,而是使用募兵制,但在募兵制之外,还有个郡兵制。”

“募兵制?汉军的治下能够招募到如此多的青壮?”田丰有些不信,为了争天下,现如今哪个诸侯不是采用征兵制,唯独朝廷不一样?

“元皓,你还别不信,在长安还真有不少人想当兵却当不上。当然我也知道你为何不信,可我要告诉你,你错了,你并不知道朝廷对待兵卒的待遇,所以才会对此有所怀疑。在朝廷治下,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当兵的,但凡通过募兵招到的新兵,都必须先入营训练半年,待通过考试之后才会被分配进不同的部队继续训练。汉军的正规军只负责两件事,一是训练,二就是打仗,其他的事情根本就不需要他们去管。”

“那怎么还有许多人想要当兵?”田丰不解的问道。

“因为待遇好啊。一个五口之家,只要有一人当兵,那全家就可以得到温饱,并且还能够优先分到良田。至于当兵的人在军中除了平日的战技训练,还会安排读书识字。即便是伤残的兵卒,在战后也不会只发一点遣散费就散手不管,这部分人朝廷会将其安排去地方担任村长或者捕快,有一些更是能够被推荐担任各地负责训练郡兵的教头。元皓,如今大汉的募兵制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一条龙服务,只要你进了正规军,那就一生有靠,你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汉军的将士怎么会不卖命。”沮授苦笑着问田丰道。

“公与先生,那你看我们河北是否也可以学习一下?”袁熙出声问道。

“主公,沮授觉得,我们河北想要效仿是有些困难的。”

“为什么?”袁熙不解的问道。

“主公,想要维持这种对待兵卒的态度,必须要有大量钱财的支持,而我们河北……”沮授虽然没有继续往下说,但袁熙已经明白了,河北地大物博,但财富却多掌握在世家手中。

“那刘协又是怎么做到的?”袁熙有些不服气的问道。身边都是自己人,袁熙也就不需要维持在外人面前的汉室忠臣形象了。

“他重视商人,不仅自己经商,还向商人承诺只要商人遵守法纪,他就保证商人的财产不会无故遭人掠夺。而商人最怕什么?还不就是怕辛苦积攒的财富被人抢走。如今他公然站在商人背后为其撑腰,这些商人自然上赶子去送钱,害怕这个公平对待他们的朝廷垮台。再加上朝廷如今控制了西域,当年的丝绸之路得以重开,财富自然也就源源不断的流进了他的腰包。”

“嗯咳……公与,还是说说汉军的兵制吧。方才你说了募兵制,那郡兵制又是怎么回事?”田丰担心沮授说多了影响袁熙的信心,轻咳一声打断道。

被田丰这么一提醒,沮授顿时醒悟过来,顺着田丰的话说道:“要说起郡兵制,那就有一好比,募兵制保证了汉军的战力,而郡兵制则保证了汉军的兵源。但凡朝廷治下的各地郡县,只要是适龄的男子,每年都有一段时间进入军营接受训练。”

“那郡兵的待遇如何?”袁熙插嘴问道。

“自然不能与汉军的战兵相提并论,但朝廷除了通过募兵制选拔兵员外,大部分兵员都是自各地郡兵中挑选而出。这些郡兵农忙时在田间劳作,但等到农闲时,则被集中到军营接受训练。其中表现优异的人,则会被当地军官推荐到正规军去。原本农闲时也无所事事,但进入军营却可以多挣一份钱粮,而且还可以免去自家的徭役,自然也就不会有人不愿去了。”

“那朝廷就不担心需要征发徭役的时候人数不够吗?”田丰皱眉问道。

“元皓,你忘了,朝廷有钱啊,但凡需要用到徭役,朝廷都会出钱雇人,而不是再像过去那样无偿劳作。”沮授苦笑道。

田丰听后郁闷的叹了口气,不比不知道,越比越是没信心了。这当今天子不似人君,怎么尽干破坏规矩的事情?

沮授看到田丰的表情就知道田丰心中所想,又是一阵苦笑后才说道:“元皓,别惊讶,这些事在朝廷治下已经变得很平常,属于众所皆知。”

“难道就没有人反对过?”田丰不信的问道。

“有啊,那些世家一开始倒是表示过反对,但等当今天子承诺带着他们一起发财以后,他们就保持沉默了。”

“啊?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元皓,你也是大家出身,我问你,想要维持一个家族的日常开销,光靠那些田地是否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