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临博很会做人,也很会做官,虽然脾气有些固执,但跟他扯不上关系的事,他总会处理的很好,不会按照脾气行事。
在散朝前说这事,自然是不想影响今日的早朝。
这也降低了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这个节骨眼,也没人会再跳出来说什么了。
女帝又沉吟。
这事儿不是听了就完了,因为按照惯例,在任上病死的重臣,都是要受到加封的!这田文卫这级别的,皇帝是要赐谥号的。
朝堂上很安静。
女帝突然抬了下头,瞥了一眼周安。
周安眼观鼻鼻观口,一副老僧入定的样子。
这事儿,他不打算影响女帝的决定。
人死事消,周安也没打算追究田文卫什么。不然早就给他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田爱卿为官数十载,恪尽职守,乃是……”女帝开口,夸了田文卫一通,最后追封他为正通县侯……
退朝!
下了朝,周安没跟女帝一同回后宫,直接离宫。
他是怕了女帝了,回去又得碰上寇冬儿,女帝说不定会怎么玩弄他,还是先避避风头。
来到东厂,周安吩咐一声,要金察国使团的全部资料,之后便直奔后院,妙严法师正在喝茶,周安来歇会儿。
“大师好兴致。”
“周施主请。”
也没有过多的客套,周安坐下,与妙严法师喝茶聊天。
不多时。
小亭子来到后院,将厚厚一堆整理好的文书交给周安。
东厂在乾京的情报网络是非常恐怖的,可以说一切尽在掌握中,无论是重要的或是不重要的,周安之前没怎么关注过金察国使团,但自使团到达乾京城,便被东厂监视了。
周安也没避着妙严法师,本就是忙中偷闲,趁着看情报的功夫,来跟妙严法师坐坐。
翻开情报档案。
前几页记载的都是金察国使团的使者信息,使团一共一百多人,使者有三个,一个主使,两个副使。
这个主使者,是个女人。
“金察国……”女帝蹙眉。
她当然知道金察国,位于东乾西北方的一个小国家,是东乾的附属国之一,年年纳贡岁岁称臣,但与东乾的关系算不得亲近,这个小国在女帝心中存在感很低,所以她得想一下。
说起来,东乾周边多数小国家,都是东乾的附属国,东乾立国之初将周围全都打服了,包括北戎帝国。
这一度使得东乾周边所有国家,全都是属国。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东乾对属国的控制力逐渐降低,东乾经历了鼎盛之后,国力便开始减退,但周边多数小国,在名义上依旧是东乾的属国。
到目前为止,有的小国还会每年向东乾纳贡。
但有的已经早就不送了。
可在名义上,还是东乾属国。
这个名义……很重要!在宣宗时期时,很多小国便开始不纳贡,会上书东乾朝廷说明情况,就说穷,宣宗皇帝就将纳贡免了,有的时候还会给使者回赠大量物资,算是对属国的扶持,也可以说是赏赐。
东乾如此大方,无非就是为了那个宗主国的名分。
没有实力,是不敢摆脱东乾属国的身份的。
强如北戎,他们才敢!
那些小国虽然与东乾离心离德,却也不敢不称臣。
而这金察国,是东乾属国中比较安分乖巧的,年年纳贡,虽然没什么值钱的玩意,但意思是到了。这跟金察国的地理位置有关系,不抱东乾的大腿,很危险!
“启禀圣上。”女帝还在想金察国,却见李广山踏前一步禀告道:“大约一个月前,北戎鄂伦部三万骑兵攻入金察国,短短五日,连下金察国四座关隘,下十城,之后胶着于金察国中部长玉山关……金察国使团突然前来,很可能是为了请朝廷出兵……”
“哦?”女帝抬头一挑眉。
这事儿她之前不知道。
周安知道。
李广山知道。
但女帝不知道。
因为这事儿还没有向她禀告的必要,有太多太多比这重要的事需要她来亲自处理,而属国被打这种事……经常发生,属国之间有事没事的还打来打去,东乾很少去理会,毕竟自己烂摊子一堆。
周安知道这事,是因为东厂。
虽然不是东乾境内的情报,但北戎一直都是东乾重点监视对象,北戎的任何动向,东厂都会有第一手情报。
李广山能了解,则是因为他是中州军大元帅,北戎军情,他是必须要了解的。
而且他重点关照北戎。
金察国并不重要,李广山也不关心,可北戎的军事行动,李广山不可能不去了解。
说起金察国使团来访这事。
实际上,很多朝中大佬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