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班优于马(四)

校草制霸录 何事公 1383 字 9个月前

江水源话音刚落,台下的观众便连天价叫起好来,拥趸的架势完全不输给京剧名角的现场秀,听得黄东培眉头直跳。元宝山却神色如常,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因为他早就听说过江某人的大名,如果就这么被自己轻易问倒,那他也太水了吧?好在自己还有更厉害的实锤。

元宝山目光看向高鹤:“对方二辩,刚才你提到‘逸马杀犬于道’虽然精简,但终究不如‘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南北朝著名学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却明确指出‘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朱熹也认为‘太史公书疏爽,班固书密塞’。对此你怎么看?”

江水源听完马上在纸条上写下“议对”二字,推到高鹤面前。

高鹤看了纸条一眼,朝江水源微微点头,然后站起身朗声说道:“我的看法有三点。第一,我认为‘逸马杀犬于道’不如‘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的原因,是有鉴于史书追求史料丰富、描述准确而言,并不等于前者在所有方面都不如后者。请对方辩友不要曲解我的意思!

“第二,‘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核为美,不以深隐为奇’,这句话出自刘勰《文心雕龙》的《议对篇》,所提出的观点主要针对‘议对’这种文体。‘周爰谘谋,是谓为议’,‘对策者,应诏而陈政也’,与我们所讨论的史书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体裁。对方辩友乱点鸳鸯谱,只怕不合适吧?

“第三,对方辩友引用朱熹的观点,我方三辩刚才已经用金代学者王若虚的话做了回答,即‘迁似简而实繁,固似繁而实简’,毋庸我再多言。

“以上三点,希望对方辩友满意!”

元宝山忍不住想爆粗口:希望我满意?真要想让我满意,你就该呆若木鸡一言不发。你滔滔不绝,把该说不该说的全都说了,我还满意个屁啊!

江水源心中却是一动。

长久以来,国学讲谈社里各种活动,自己都会自觉不自觉充当起导师和裁判的角色,希望大家能按照自己的意图来做,其中固然有自己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等原因,但细究起来,未必没有不相信其他人水平、自己想要包打天下的因素。现在想想,每个人其实都是活生生、能蹦能跳、有自己思维的个体,而不是某人天生的随从或玩偶,凭什么要按着你的想法来?你的想法就一定正确么?

就算你以前的想法都正确,能保证以后一定也正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