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知礼盯着黄如晦:“只要他还没走,我们就还有机会的!”
“那你加油!”黄如晦戴上了另一只耳机。
李知礼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闭上眼睛等待考试开始。不知是工作疏忽,还是年级组故意安排,江水源的位置并没有撤去,仍空在那里,就像是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横亘在李知礼等人的面前,压迫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李知礼听到曾识君倔强而规律地走进教室、听到柳晨雨在有条不紊地整理文具、听到其他同学或高或低的议论,最后甚至听到监考老师走进教室宣读考场规则,就是没有听到前面座位的动静。他猛然睁开眼,发现前面座位果然是空的!冷酷的脸上顿时浮现一丝笑意:他居然迟到了!真是天助我也,终于让我逮住了战胜他的机会!
李知礼并不觉得这是胜之不武,因为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有时候还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就好像古代科举考试,并不是你文章写得好就能得状元,此外还有很多偶然因素,有时候你的名字比你的文章更能决定状元归属,而且这种情况史不绝书,比如宋朝末年的文天祥(字宋瑞)、清朝末年的王寿彭(慈禧太后七十大寿在即)、刘春霖(当时直隶大旱)。
既然你主动迟到在先,就不要怪我胜之不武在后!李知礼一边答题,一边如是想道。
就在李知礼纠结于古代诗文某个模棱两可的选项时,监考老师突然宣布道:“开考已经30分钟,需要提前离场的同学可以交卷!”
考场里顿时一阵轻微的哗乱。
李知礼愣了几秒才反应过来:开考30分钟,考生可以提前离场,同时也意味着迟到的考生不能入场。这么说,他岂不是由迟到变成了缺考?
难道是他失败不起,干脆破罐子破摔?还是说遇到什么突发情况,不能参加这次摸底考试?如果说是迟到,自己战胜他还说得过去,可缺考呢?李知礼心里一时间千回百转,半天才稳住心神:不管了,什么事情等考完试再说!
江水源的缺席,就像在平静的池塘里扔下一块巨石,顿时激起无数的波澜和涟漪,让第一考场好些人发挥有些失常。等老师收完试卷,马上一大票人围着曾识君大呼小叫地问道:“喂喂,你们班长怎么没来考试?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是不是江水源已经拿到经世大学的保送资格,以后都不会参加年级的考试了?”
“江水源应该在集中精力准备奥数的决赛,争取再拿一个全国一等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