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牛刀小试(上)

校草制霸录 何事公 1438 字 9个月前

殊不知阎树桐震惊更甚。

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对面那个小白脸提到《诗经》中的《黄鸟》,说明常见典籍不在话下;能够背诵王粲的诗句,意味着其他方面也差不到哪儿去。——这都不算什么,真正吓到他的是随口就说出“秦穆杀三良”的题目,与自己的“二桃杀三士”简直若合符节,就好比考试出试卷,随便出一张并非难事,但对方马上比照着你的题型和难度再出一张,那就很吓人了!这意味着对方不仅熟练掌握相应的知识点,而且思维相当敏捷,驾驭起来举重若轻、信手拈来!

更要命的是,自己之前还不知死活让了他三题,想想都觉得后脊背发凉!

第一轮算是试探。双方都发现对手不是省油的灯,出题开始谨慎起来。尤其阎树桐,想要获胜就必须在接下来的6题中赢得3道以上,像现在这种平局已经算是输了半手。他眼珠子转了转,然后说道:“上一轮是我出题,这次该你了!”

“好,”江水源也不推辞,“请问《春秋》十二公中,死于非命都有谁?”

《春秋》是春秋时期鲁国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到鲁哀公十二任君主。据孟子说,当时世衰道微,臣弑其君者、子弑其父者者屡见不鲜,连礼仪之邦的鲁国也不例外。江水源问这个问题不算太难,主要就是想看看阎树桐对经学典籍掌握的程度究竟如何。

阎树桐字斟句酌地回答道:“《春秋》十二公中,首先死于非命的应该是鲁隐公,他是被公子挥派人所弑;其次是鲁桓公,他被齐公子彭生勒死在车上;接下来是鲁闵公,他被庆父派卜齮袭杀于武闱。鲁昭公应该不算,他只是被季氏所逐,流亡在外,最后死于晋国与鲁国交界的乾侯。——嗯,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死于非命就是隐、桓、闵三公。”

江水源轻轻鼓掌道:“看来阁下对《春秋》很熟啊,佩服、佩服!”

阎树桐面有得色,言语却还带着几分矜持:“《春秋》虽然号称难懂,但作为我们国语系学生的必修课,掌握基本史实还不在话下。下面该着我出题了,《春秋》算是历史,我也出一道历史题吧。请听题,中国历史上哪一年出现的年号最多?”

“出现的年号最多?是包括改元、割据势力并立、叛乱僭号都计算在内?”

“没错!”

江水源首次现出凝重之色。前人汇集年号的书籍很多,自唐代封演的《古今年号录》以来不下十馀种,但都存在搜罗不齐、缺乏考证等弊端。具体到哪一年用了哪些年号的书,江水源更是从没见过,他必须要把那些散乱的年号按照年份排列统计出来。这可是个浩大的工程!

他放下筷子,仰首望着食堂洁白的天花板,脑子里开始急速运算。

阎树桐却好整以暇地在他对面坐了下来,静静地看着他在那里皱眉苦思,心里泛过一丝阴谋得逞的快慰。这可是他以前闲暇时心血来潮整理的一个小东西,因为老师觉得没有任何学术意义,最后半途而废,没成想现在却派上了用场。果然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