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皇派势力也不可轻忽。”易正行接着道:“我国推行宪政的时间不长,保皇派在朝野上下都有着不小的势力,须得提防着保皇派与地方士绅合流。”
李鸿章闷声道:“在下窃以为,逢此罕见大灾,朝野上下当齐心协力,不宜再掺杂政争。”
见的三人想法各异,易知足点了支香烟缓缓的抽着,大清推行宪政是在元奇的军事和经济的高压下实现的和平过渡,对于保皇派势力并未进行大举清洗,这本身就是一个隐患,对于这一点,他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
对于保皇派的大举清洗,眼下并不适合,一则君主专制制度源远流长,在朝野上下都有着极为深厚的基础,若是大举清洗,难免会伤筋动骨,而他恰恰不愿意在这节骨眼上大动干戈。
对于大清来说,西洋各国的这次经济危机不仅范围广时间长,而且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端,这是大清弯道超车的大好机会,北方这次大旱本就已经令他头痛不已,也着实不希望再节外生枝。
树欲静而风不止!暗叹了一声,他才开口问道:“赈灾募捐的情况如何?”
怎的突然问起赈灾募捐的事了?易正行三人都是一愣,赵烈文随即回道:“据胡雪岩统计,截止到上月底,募集的慈善赈灾款总额已经超过二千万元,达到二千零六十二万余。”
易知足接着问道:“善款来源可有详细统计?”
善款来源?赵烈文迟疑下才道:“回大掌柜,不曾统计。”
“详细统计一下。”易知足吩咐道:“厂矿企业、商号、学校、会馆等团体捐款多少?业主、官员、士绅、商贾、官兵、工人、农民等捐款多少?社会慈善募集的不明来源捐款多少?各自所占捐款总额的比例是多少?都详细统计造表。”
听的这话,赵烈文登时反应过来,这是要拿赈灾捐款做文章!当即连忙点头道:“学生马上就去元奇总号进行详细统计。”
微微点了点头,易知足接着道:“给恭王去电,着他留意市井传言,密切关注京师动静。”
易正行试探着道:“是否有必要给各省大报招呼一声?”
“没必要。”易知足道:“我倒是希望他们在报纸上捅出来!”
话才落音,曹根生一脸兴奋的走进房间道:“大掌柜,阿拉斯加来电,在一个海湾附近的小溪里发现黄豆大小的沙金,经过采淘,确证该地存在着大型的金矿。”
一听阿拉斯加果然存在在大型金矿,赵烈文三人尽皆大喜,易知足的神情却颇为淡然,他早就知道阿拉斯加有黄金,略微沉吟,他才道:“暂且封锁消息,眼下还不是鼓励移民阿拉斯加淘金的最好时机。”
赵烈文笑道:“阿拉斯加发现金矿的消息传开,不知道当年贱卖了阿拉斯加的俄国人会是何反应?”
易知足听的一笑,俄国人哪怕是将肠子悔青了也没用,对于如今的俄国来说,阿拉斯加已经遥远到遥不可及的地步。
美利坚西部频频发现金矿,阿拉斯加西部也应该有。尽管只是猜测,但易知足的语气十分肯定,赵烈文三人心里都是一动,如果,如果阿拉斯加真的发现大型金矿,在元奇的刻意引导和鼓动之下,必然会引发大规模淘金潮!
这不仅会促使大规模的自发的移民潮,对于元奇本身也有着莫大的好处,对于北方各省大规模的赈济、移民,大量的进口粮食,大量的以工代赈工程,给予朝廷巨额的低息借贷,向美利坚输出巨额的白银,元奇即便是资金雄厚,也是捉襟见肘。
这座的三人都清楚,元奇为此印发了大量的没有黄金白银担保的纸钞,一旦出现大规模挤兑,后果不堪设想,可以说元奇现在是处于创建以来最为危险的处境,急切需要维护朝野上下对元奇的信心。
沉吟半晌,易正行才开口道:“即便阿拉斯加勘探出大型金矿,也与山东的金矿一样,短期难有收益,属于画饼充饥。”
易知足摆了摆手,纠正道:“这不叫画饼充饥,叫增强信心,让大清上下增强对元奇的信心,毕竟这些大型金矿并非是虚构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随着机器开采规模的扩大,产量也能逐年稳步提高。”
李鸿章直言不讳的道:“急于让朝野上下增强对元奇的信心,可是因为超发纸钞的缘故?”
超发纸钞是明摆着的事实,这两年来元奇为了刺激经济,为了推行金本位,为了大规模赈灾,一方面大量输出白银,一方面大量增发纸钞,可以说存在着严重的超发问题。
瞥了他一眼,易知足才缓声道:“大规模勘探开采国内大型金矿,确实是为了缓解超发纸钞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顿了顿,他沉声道:“元奇超发纸钞不是为了牟利,不是为了变相掠夺民财,而是为了推行金本位、为了赈灾,为了发展工业,同时,也是刺激经济的需要。
你们也无须担心,纸钞的超发是建立在南非金矿产量巨大的基础之上的,顺利的话,数年时间就能填补这个窟窿。”
“若是出现什么意外情况呢?”赵烈文满脸的忧色,北方各省大规模移民和招工,极大的损害了地方士绅的利益,为此还遭到铺天盖地的指责和攻讦,一旦认识到元奇存在严重的超发纸钞问题,就很有可能出现意外。
“无须担心。”易知足语气轻松的道:“大规模勘探开采国内大型金矿只是缓解超发纸钞压力的举措之一,交易所正紧锣密鼓的计划将新建的一系列大型厂矿上市融资,以缓解元奇的资金周转压力。
另外,此番北方各省大旱,乃是罕见的大灾,除了朝廷和元奇不遗余力的积极赈灾之外,也要号召朝野上下积极捐款赈灾,这是难得的增强国家和民族凝聚力的机会。”
说着,他看向易正行,“行之以‘多难兴邦’为题写一篇文章,呼吁朝野上下积极捐款以赈济北方各省灾民。”
北方五省大旱,遭灾州县二百余,灾民数以千万计,更是由此引发了大规模的移民潮和招工潮,各遭灾州县的以工代赈工程也开展的如火如荼,对此,南北各省大小报纸纷纷持续不断的进行报道,引发朝野上下的密切关注。
署名易行之的《多难兴邦》一文在东南各省大报一经发表,立时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元奇银行随即设立了赈灾募捐专用账户,并在各大小报纸上广而告之,元奇名下的各大小厂矿企业纷纷响应——组织赈灾募捐活动。
很快,赈灾募捐活动就遍及大小厂矿企业,各类大学也不甘落后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并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街进行赈灾的宣传和募捐,各省大小报纸也是铺天盖地的进行赈灾报道和募捐宣传。
光绪皇帝适时的明谕天下,削减皇室一半的开支——捐出二百万元以赈济北方灾民,朝野上下,官绅士商民等各个阶层纷纷踊跃捐款,一时间,举国上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赈灾募捐热潮。
京师,首相府。
奕?皱着眉头翻看着各省送来的报表,入夏以来,各省旱情持续加重,受灾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北至辽宁、西至陕甘、南达苏皖,形成了一片前所未有的广袤旱区,而直隶、山东、河南、山西则是主要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