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建安道:“上次的收购价不是十二美分?”
“现在英吉利的棉花价格才十二美分,而且还会继续下跌。”解修元道:“我们若是仍然按照这个价格收,岂不亏死?”
“提价。”易知足闷声道:“就按照十二美分的价格收,尽量减少他们的损失,减轻银行钱庄的压力,好在今年的棉花种植规模强行缩减了不少。”
听的这话,解修元才发觉,开年时采取补贴和提高粮食订购价格的方式以诱导棉农改种粮食是多么英明的决定,若非如此,棉花种植规模根本就控制不下来,当时他觉的如此补贴和提高粮食订购价太亏,如今看来,实在是太合算了。
顿了顿,易知足接着问道:“与国外银行的资金拆借往来数额大不?”
“元奇与国外银行的资金拆借往来不多,数额也不大。”孔建安连忙道:“这次外国银行投机棉花的资金量也不大,不过,他们放贷给投机的棉花商数额不小。”
顿了顿,他解释道:“元奇的大额放贷有着严格的规定,棉花投机商在元奇难以借贷到大额的贷款,不少投机商转而向外国银行借贷。”
易知足微微点了点头,这几年的棉花贸易都是元奇垄断,国外银行压根就没有投机的机会,这次元奇虽然主动放弃棉花贸易,有投机的机会,他们也没有渠道,唯有通过投机商进行投机。
点了支烟思忖了一阵,他才开口道:“欧洲最近有爆发金融危机的迹象,借这个机会尽快与他们清算,国内的银行钱庄,着人进行综合评估,经营不善的,须的快刀斩乱麻,业绩还可以的,可以进行扶持,帮他们渡过这个难关。”
听的这话,孔建安心里一沉,“大掌柜是说欧洲的金融危机会对上海造成冲击?”
“上海开埠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如今的上海已是我国工业最发达,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也是我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东南最大的货物集散地,上海的金融经济已经越来越深的融入世界贸易体系,非是二十年前,甚至是十年前可比,全球市场的变化,金融的变化,上海都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影响。”
易知足说着略微一顿,瞥了孔建安、解修元两人一眼,沉声道:“如果判断的不错的话,西洋各国即将面临新一轮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对于上海的金融经济肯定会造成不小的冲击。
上海能有今日的金融规模,实是来之不易,我们必须预先做好准备,尽量减轻西洋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对上海造成的冲击,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对上海钱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清理整顿。”
元奇虽然没有经历过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但孔建安、解修元都清楚的了解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危害,听的易知足判断西洋又将爆发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两人神情都变的凝重起来。
略微沉吟,孔建安才问道:“我们有多少时间准备?”
“预计应该是明年或者是后年。”易知足缓声道:“我们必须在明年夏季之前完成清理整顿,宜早不宜迟。不过,要注意一点,不要走漏风声。”
“属下等明白。”孔建安两人齐声道,对于易知足的判断,两人都是深信不疑,更是清楚这个判断有着难以估量的价值。
犹豫了下,孔建安才道:“稳定上海金融需要大量的资金,大掌柜要抽调资金的事,怕是难以周转过来。”
“无妨,我另外想法子。”易知足不以为意的道,他手头可以支配的资金并不少,对此并不担心。
元奇以十二美分的价格大量收购棉花的消息一传开,所有的棉花投机商无不感激涕零,纷纷争抢着将棉花卖给元奇,人人都心知肚明,欧洲的棉花价格还会持续下跌,而且就算是不跌,运到欧洲的棉花也根本卖不掉,况且,元奇以与欧洲棉花市场同等的价格收购,已经给他们节省下了巨额的运费!
虽然依旧是亏损严重,但这总比棉花砸在手里强,目前这趋势,谁也不清楚棉花价格什么时候才能再度涨起来,况且大额的借贷利息也不允许他们长期将棉花囤积在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