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 长乐居士

大清巨鳄 塞外流云 2150 字 9个月前

易知足缓声道:“左季高累功晋封一等子爵,实授塔城参赞大臣。”

一等子爵?这可是正一品!曾国藩既为左宗棠高兴,心里又不免有些嫉妒,左宗棠不过一举人,得易知足青睐,这才几年光景,就晋封一等子爵,这让他这个同进士出身在官场打熬了那么多年才是吏部侍郎的他情何以堪。

易知足自然不知道曾国藩心里五味杂陈,接着道:“新疆应该建省了,涤生兄不妨上个折子,仿四川例,设总督,总督人选就举荐左季高。”

举荐左季高为新疆总督?曾国藩心里震惊,缓缓点了点头,道:“在下人微言轻,举荐总督人选?”

“没人比左季高更合适。”易知足含笑道,顿了顿,他接着道:“湖南不乏经世致用之才,涤生兄夹袋中可有适合人选?”

听的这话,曾国藩心里一喜,易知足虽然身无一职,但却与裂土封王无异,实实在在的掌控着大清十省之地,论权势,康熙之时的‘三藩’加在一块也是大为不如,‘易选官’如今已是天下尽知。

这可不是谦逊的时候,略微沉吟,他才道:“国城兄求贤若渴,唯才是举,在下可不敢胡乱举荐,待回去细细整理一份举荐名单以供甄选。”

“好!”易知足爽朗的笑道:“经世致用之才,多多益善。”

两日后,东南各省大小报纸均在头版头条的醒目位置刊载了署名长乐居士的两篇文章《论捐纳制度》《再论新学》,前一篇文章历数捐纳制度种种弊端与不公,直指捐纳是吏治败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呼吁废除捐纳,禁止捐纳为官。

后一篇文章则是叙述新学之必要,呼吁兴办学堂推广普及新学,培育新学人才,并直言,新学人才必须优于捐纳者补缺!

报纸一出来,就在东南各省引发轰动,如今东南各省官绅士民谁不知道这个长乐居士就是易知足的笔名,这两篇文章一是涉及捐纳候补,一是涉及新学,与东南各省官绅士民息息相关,可谓是全民关注,全民热议。

新学人才必须优于捐纳者补缺,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新学人才有做官的资格,有功名!对于读书人来说,功名是深入骨髓的,新学人才有功名,不少士绅商贾百姓两眼都开始冒光,仿佛看到一条获取功名的捷径!

大清各省的捐纳候补官员却是欲哭无泪,这两篇文章等于是断绝了他们前往东南各省候补的所有希望!易知足既然在报纸上公开撰文,那就绝对不是说着玩的,原本南洋两省、东南各省的‘易选官’就不待见捐纳得官者,如今公然将新学人才摆在他们前面,压根就没有任何指望了。

易知足这两篇文章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整个东南热议,议论的焦点不是捐纳制度,而是新学,捐纳废除不废除没多少人去关心,若是捐纳不能补缺得官,废除不废除已经没多大区别。

但新学却是元奇极力推行的,朝廷对新学是什么态度?对新学人才名分是否认可?稍有点眼力劲的都看的出来,元奇这是在逼迫,逼迫朝廷认可新学,认可新学人才,认可新学的毕业生,给予新学毕业生与科举相对应的名分!否则何必公然在报纸上撰文?

这件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朝廷捏着鼻子认了,那是皆大欢喜,朝廷若是反对或者是敷衍应付,这事不定就是一个引子,朝廷与元奇就可能公然撕破脸面!

真要如此,元奇又会是什么反应?割据称王?仰或是直接举兵北伐?一时间东南各省官员士绅商贾都有些惴惴不安,紧张的等候着朝廷的反应。

这两篇文章影响太大,第二天,北方报纸也跟着纷纷转载,一时间大江南北,朝野上下纷纷为之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