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闻风而动

大清巨鳄 塞外流云 2180 字 9个月前

易知足听的一喜,他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两人进屋落座,包世臣才接着道:“骆中丞来信,恳请爵爷赈济皖北灾民。”

安徽既是捻军的摇篮,也是淮军的摇篮,易知足估摸着安徽应该与广西有的一拼,慢条斯理的点了支烟,他才道:“先生对皖北的情况可了解?”

包世臣笑道:“爵爷是说赈灾?还是说捻乱?”

“捻乱。”易知足毫不掩饰的道。

“这说起来可就话长。”包世臣沉吟了一阵,才缓声道:“皖北包括颍州府、凤阳府、泗州直隶州二府一州十余府县,通常又称为淮北,皖北虽地处淮北平原,地势平坦,但因为淮河和土质问题,历来就是灾害最频繁最严重之地。

皖北土质极差,潮时泥泞,干时坚硬,易涝易旱,遇阴雨则成水灾,稍长时间不雨则成旱灾,是以有大雨大灾,小雨小灾,不雨旱灾之说,又有三年两头灾,十年八年灾之说。

频繁严重的灾荒使得皖北一带百姓生活极为困苦,就是一般的地主在灾荒之年也不免挨饿,更遑论百姓了,这也养成了皖北百姓耐饥耐苦,善走善斗、风气劲悍、善于组织,敢于反抗的民风,这也是捻匪得以在皖北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原因。”

“听先生如此一说,皖北倒是一个难得的兵源之地。”易知足含笑道:“皖北百姓可善骑术?”

“善骑术?”包世臣微微摇了摇头,“不曾听闻皖北之民擅骑术,不过,皖北地处平原,倒是多马驴。”说着,他试探着道:“可是西北来不及募兵?”

易知足点了点头,“确实有募兵入西北的打算。”

包世臣试探着道:“爵爷是打算赈济皖北?还是打算纵容捻乱?”

“当然是纵容捻乱。”易知足不假思索的道:“募兵也不要捻党。”顿了顿,他接着道:“给骆秉章回信,着他随时详细禀报捻乱情况,着他向朝廷奏报皖北捻乱,不妨夸大一些。”

“爵爷这是要闻风而动?”包世臣抚须笑道:“不妨先试探一下朝廷的反应。”

易知足点了点头,道:“江苏巡抚傅绳勋早有辞官之意,咱们帮帮他。”

包世臣道:“举荐谁?”

“徐继畲。”易知足道:“听闻他被吏部追究在福建巡抚任上之事,已被彻底罢官。”

这倒是个适合的人选,包世臣微微颌首,徐继畲历任福建布政使、福建巡抚,办理厦门通商事宜,与元奇多有交往不说,还著有《瀛寰志略》,对西洋的政治经济地理等都略有涉猎,又是新近被罢官,保举他为江苏巡抚,最是适合不过。

京师,海淀,军机值房。

海淀的军机值房在海淀著名的商业街老虎洞北侧的一条毫不显眼的胡同里,胡同因军机处而得名,人称军机处胡同,胡同里的军机处虽是警戒森严,却是一溜灰瓦房黑门,毫不张扬,也不显眼,不过,比起紫禁城里的军机值房规模却是大了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