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九章:人心向背

要出门的崇祯忽然被一直陪伴的刘国正阻止有些奇怪,他问道:“刘将军这是为何?黄家湾岛安定富庶民风淳朴朕不需人陪同也不会有事。”

刘国正解释道:“陛下,不是安全问题,是因为这几天来到岛上等待南王的大明文武逐渐增加,下官担心陛下被认出来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崇祯已经从刘国正口中得知京师传出的消息,闯贼的伪“大顺”朝已经宣布自己和王承恩吊死煤山,还有自己亲笔书写的遗书为凭。

刘国正的解释是采用金蝉脱壳之计麻痹闯贼,目的是为了保卫他更加容易脱离险境。

瞒天过海确实卓有成效,情报表明闯贼对于自己已经自杀殉国深信不疑,从京城传出的消息都是贼兵到处搜捕大明文武勋贵,目的只有一个——拷饷,没有人询问皇帝的踪迹。

有自己的遗书为凭,天下人已知大明皇帝殉国好像顺理成章,崇祯认为没有什么不妥。如果不是“南明”出手,这就是自己的宿命。

现在老天爷开眼,让他有了重生的机会,崇祯觉得不能浪费这大好光阴,为了避免大明群臣认出成天躲着多没劲。

崇祯跟刘国正协商道:“刘将军,朕相当好奇大明文武百官知道大明天子殉国后的一言一行,朕想去酒楼茶肆一探究竟,将军有没有什么好主意。”

王承恩也相当好奇那许多道貌岸然的文官武将在大明面临国破家亡的危急时刻是什么言行,也帮腔道:“刘将军,陛下想从侧面分辨大明文武百官的忠奸,咱家还请您成全。”

刘国正为难道:“这,下官以为眼不见为净,陛下还是不看不听最好。”

崇祯笑道:“朕已经历过生死,还有什么看不开?大明文武多半向着南王,朕早就心知肚明,此时恐怕都在争先恐后投奔南王。没关系,朕有心理准备,刘将军无需顾虑,尽管安排。”

刘国正想了想,让大明皇帝设身处地看看人心向背善莫大焉,可行,但是要约法三章才能陪着崇祯混入大明官僚圈子。

大明文武百官汇聚黄家湾岛,超过九成人共议的话题是如何劝南王早日登基。

他们都在期盼统一的新大明收复京畿,都咬牙切齿发狠要逮住闯贼千刀万剐。

这些文武对闯贼的仇恨真的发自肺腑,他们中有许多人就是直接受害者,被杀了父母妻儿的不在少数。

也不是所有的文武都是为了谄媚屁股决定脑袋,许多人是发现“南明”政通人和百姓富裕而心向往之。

有些文武是因为对大明军队极度失望,才一心一意选择南王,他们都有亲人死于闯贼毒手,胸中埋藏着仇恨的怒火,都知道唯有“战神”子弟兵出手才有机会打垮闯贼为亲人报仇雪恨。

刘国正和黎喜汉这段时间没露面,他们一直跟崇祯、王承恩同吃同住。

黄家湾岛是个宜居的自由贸易岛,这里气候宜人干净整洁,南来北往的客商造就了这里的繁华,由于各地富贾都有,因此南北菜系在这里都能够品尝到。

刘国正有意给崇祯留下难忘的记忆,连伙食这样的细节也考虑得周全,黄家湾岛上知名饭店的厨子带着班底轮流来王府提供服务,果然让以前根本没时间、没心情享受美食的崇祯胃口大开。

每天习惯了忙忙碌碌的崇祯变成无所事事还真的不适应在黄家湾岛的清闲日子,还好黄胜曾经在这里住过几年,书房里的书籍足够多,根本没有经史子集,大多数是科学类书籍,一部分是兵书战策,这些书很对崇祯胃口。

住在这里的三个半男人在二十几位侍女的殷勤伺候下,每日的生活很有规律,清晨闻鸡起舞,刘国正、黎喜汉陪着崇祯舞剑跑操,然后洗澡用早膳,接下来四人在书房各自挑选自己爱看的书阅读……

刘国正没有把皇帝当成笼中鸟看管,他们隔三差五就会化妆去逛大街、下馆子、听听市井之言,瞧瞧芸芸众生。

崇祯每一次出门都心情大好,他瞧什么都觉得有趣,有时候一个卖糖人的摊子都能够吸引他停下脚步看得津津有味。

虽然没有了前呼后拥的皇帝排场,但是多了微服出行的自由,深入街市巷弄看到了不加掩饰的市井风光,看到了升斗小民快乐的工作,崇祯觉得无比新鲜,因此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