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足以凌迟

平台议事的主题改变了,原本皇帝认为琼崖郡王逮拿左良玉是有意挑衅朝廷,想召集重臣商议如何应对。

现在崇祯认为左良玉该死,根本不介意黄胜擅自擒拿贼将军。

问题是南直隶江北乱局已成,那里又会出现数十万流民,朝廷无力赈济,这些流民马上会变成流寇。

朝廷财政危机,实在拿不出救济粮,最后皇帝不得不动用内帑十万两,派出他比较信任的太监高起潜去凤阳府买粮食接济流民。

接下来每天都有奏疏言左良玉罪恶,跟以往给事中、御史闻风奏事大大不同,居然有许多按着红手印的口供,证人、证据一应俱全,时间地点一目了然。

崇祯皇帝再次暴怒,不是怒琼崖郡王越俎代庖,而是恨极那个养寇自重、纵寇为患的左总兵。

因为黎喜汉组织的深挖行动有了进展,皇帝见到了左良玉麾下的供述的大量新罪行。

证据确凿的口供上,清清楚楚交代了左良玉曾经三番五次拿流寇财帛放他们逃之夭夭,其中就有挖了朱家凤阳祖坟的张献忠。

左良玉多次杀良冒功已经该死,纵兵抢掠屠戮百姓应该腰斩,养寇自重可以千刀万剐了,有意纵容张献忠导致这反贼有机会刨了朱家祖坟,足以株连九族。

再次平台议事,崇祯询问一干重臣如何处置左良玉,如何褒奖琼崖郡王勇于为朝廷出头,在千军万马之中擒拿罪将。

高第、王之臣和几个阁臣交头接耳,人家琼崖郡王不混账,没有如袁崇焕那样矫诏,直接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毛文龙那般对付左良玉。

如今左良玉还活得好好地,朝廷应该怎么办?

为了让贼将军全力围剿张献忠,现挂兵部尚书衔的重臣杨嗣昌就是历史上给左良玉请了“平贼将军”头衔的人,他如今是崇祯皇帝最为倚重的能臣。

杨嗣昌是旷古少有的大才,属于具备战略眼光的统帅,可惜他此时已经病入膏肓,即便如此,他还硬撑着努力工作。

杨嗣昌笃定地认为大明若亡必然亡于流寇,坚定的执行攘外必须按内的方略,献计“四正六隅“、“十面张网“,执行责任到人,使得参与围剿流寇的文武无法推诿、扯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