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助如果倾巢出动应该来不少于上一次去江户湾耀武扬威的战船数量。狠狠教训一下郑一官应该不成问题,想要歼灭他不太可能,南海那么大,他们如果吃了亏躲起来了哪里找得到?
留在家里的都是些不太适应远航的小型战船和武力值可以忽略不计用来跑运输的货船,生产海鱼罐头、海鱼干的工作船。
现在跟这些工作船配套捕鱼的早就不完全是黄家的渔民和渔船,太多辽东、登莱渔民的渔船被黄家连人带船雇佣了。
黄家的渔民有许多成为了水手,登莱的渔民每一次见黄家招人都积极接受挑选,毕竟这个时代出海打渔的渔民风里来浪里去,朝不保夕还没有什么收入。
这些人根本不怕当兵打仗,这个年头出海打鱼的死亡率跟从军打仗没什么区别。
当上了黄家的水手就成为了黄家人民,自己有了稳定的军饷,一家子都能获得收入绝对做到保证温饱的工作。
招募渔民当水手自然事半功倍,可惜现在还用不了太多人,毕竟黄家几次大规模获得人口中水手炮手所占比例太高,现在还有许多人没有获得重操旧业的就会,有了空缺岗位总要先解决他们。
在黄家山岛做劳力的东江镇移民里也有许多人曾经做过炮手、水手,毛文龙麾下火炮有限,他们打游击战时根本不可能拖着火炮转战辽东。
那些辽东的前明军炮手、水手逃亡到东江镇的太多了,他们的战斗力和体力都不如猎人、伐木工、矿工,因此这些人反而成为了东江镇的累赘,被当做无地屯垦的农民移民来到黄家。
会打炮并不表示打得好,但是作为战船上的滑膛炮手只要胆大心细,动作迅速就可以弥补一切。
海战时,交战双方都会相互横船近距离炮击,那是个不比技术只比谁更加狠的活计,装填快、火炮多、口径大基本上就赢定了。
因此新一代知识青年炮兵是训练出来操作野战炮和线膛炮,他们积累了经验后才会逐步成为炮兵指挥官,然后举办学习班重新培训旧炮兵,这些旧炮兵也慢慢的在成长,因为黄家所有人都在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