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宁锦大捷

朝廷在商议如何论功行赏,这可是大事,这个时候挨得上挨不上的都闹着上了。

首功毋庸置疑是九千岁,不是老太监把国家治理得河清海晏哪来如此大胜?

战功首推黄胜大人这已经是街谈巷议了,运筹之功理所当然是兵部尚书王之臣大人,举荐之首功非阁老高第莫属,张之极、朱大成、高智谋等等的策应之功已经毋庸置疑,他们的人马虽然不多,但是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为战报上写得明明白白,锦州之战正在胶着之时,张之极带着勋贵家丁两千多骑兵加入战场,奴酋见大明不断有援兵赶来,才知难而退。

赵率教、满桂、马世虎、黄明理、黄明道、祖大寿、吴襄、黄东山、顾山河、黄东海等武将都要厚加封赏。

还有一个人更加不能忽视,内喀尔喀小台吉庆格尔泰。他带着麾下忠心耿耿为大明效力,其行为有太大的政治影响,不能不厚加封赏。

许多武将都会得到恩赏,文臣当然不甘落后,连太监的好处都跑不了,只要在朝堂附议年轻的大才子统兵出关的都要求分润举荐之功,一时间朝堂又变成了菜市场,吵成了一团。

朝廷不可能有效率,封赏之事不知又要扯皮多久,黄胜哪里有空跟他们一起扯淡,训练战士强大自己才是当务之急,其他都是浮云。

由于马世虎留下了三成麾下,加上上一次补充的山海关营兵,觉华岛守备的兵额已经足够,还可以算几百人作为黄明道觉华岛水营千总的兵额。

黄胜不客气了,趁着这一次的“宁锦大捷”的顺风,把以前归属不明确的所有战士全部收为家丁,以后这些人马就不是朝廷可以调动的部队了,而是自己的私人武装。

如果朝廷来点验人马,觉华岛驻守训练不满员的两个把总骑兵和五个把总步兵一千多人马足以应付,而且兵强马壮是经历过血战辽东兵马的精英。

黄明理、黄明道麾下阵亡了一半人马,留下千把人给朝廷算兵额已经够意思了。

觉华岛水营的物资和战船的损失情况也给朝廷去了战报,这一次进入内河解围锦州,由于水面狭窄,河水太浅,水营将士为了朝廷奋不顾身。

他们不惧艰险毅然扬帆全速冲滩,经过恶战,虽然使得救援部队成功建立滩头阵地,但是船只损失巨大,水手炮手伤亡过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