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多瑙河三角洲之战(二)

按照苏丹的意图,他虽然对那个突然冒出来挡在面前的欧洲人感到愤怒,但是却依旧没有把那支才6000多人的军队放在眼里。

特别是对方占据的地形看上去并不适合防御,除非对方严守在阿尔杰河一线,依仗河川做为天然屏障阻止自己的大军,否则只要让自己的军队渡过河去,苏丹相信以自己的轻骑兵的强大机动性,一旦在河右岸展开进攻序列,那那时候就可以轻易的选择迂回威胁这支敌军的任何一翼。

不过虽然对这样的结果很有把握,可是苏丹并没有表现得太过急功近利,他让军队在做好准备之后才小心的渡河,甚至当确定敌人并没有打算以阿尔杰河为依托进行沿河防御后,他也没有在先头部队渡河之后贸然下令发动进攻。

而是在一边同样稳健的向前推进的同时,一边命令轻骑兵部队迅速渡河增援,同时苏丹向在前线的战场指挥官下达了要求胆大心细的命令。

这么一来,摆在奥斯曼指挥官面前的选择就有两个,而道路则有三条。

一个选择就是凭借现有的军队,对迎面蒙蒂纳军的阵地发动正面进攻,而另一个选择则是如苏丹希望的那样,在渡河后迅速发挥轻骑兵的高速机动,在正面进攻的同时迅速从敌人的两翼发动迂回包抄,争取能在最短时间内击溃和包围当面之敌。

指挥官只稍微犹豫就选择了第二个方案,虽然对正面击败敌人很有信心和更感兴趣,不过从苏丹下达的命令看,好像对面这个敌人真的勾起了伟大苏丹的无名怒火,这样一来苏丹希望的就不是简单的击败而是要彻底歼灭眼前这个倒霉的家伙了。

只是直到4月4日的下午,虽然先头部队已经顺利渡河,甚至连被派出去的安纳托利亚轻骑兵都已经有大半过了河,可奥斯曼人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这个忽然冒出来挡路的家伙究竟算是哪根葱。

以拉迪斯拉斯二世为首的巴尔干贵族们如今全部都收缩在布加勒斯特城里,那个被苏丹称为萨格勒布的大流士的赫尔瓦躲进了山林,而鲁瓦?已经投到了他们的阵营当中。

既然这样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家伙是谁?

对巴尔干的贵族家系,奥斯曼人即便不能说是了如指掌也查不了多少,从默罕默德时代就不住渗透的结果让他们很清楚那些看似关系混乱的巴尔干贵族们的来龙去脉和他们的实力,可现在这个人却让他们感到很陌生。

根据斥候的报告,当面的敌人大约在6到7千人之间,其中除了一支如今正在被追击大约几百人的骑兵部队,其他的所有军队应该就在当面了。

那么说正面的敌人数量应该不会超过7000人。

说起来能拥有这么一支军队的诸侯领主,即便不如鲁瓦?也绝不是什么没有名气的小贵族,更何况根据他们的表现,更是可以确定眼前这支军队应该就是在穆列什河畔先是击败鲁瓦?,然后炮击渡河的奥斯曼大军的那支军队。

来自梵蒂冈的欧洲援军?

当想到这个身份时,苏丹对这个迎面之敌的兴趣更大了。

他甚至下令要前线指挥官尽量俘虏而不是杀死敌人的将领,因为他需要从对方那里了解梵蒂冈和欧洲的君主们对他这次远征究竟抱着什么样的态度。

接到命令的指挥官虽然有点为难,可也没有认为无法办到,只是面对敌人究竟该迂回应该选哪个方向,却多少有点犹豫不决。

从地图上看,在这个两条河流与一座城市形成的大三角地区,蒙蒂纳军队设立防线的地方,近乎就在这个三角形地区中心点靠右的地方。

整个蒙蒂纳防线以左前右后的方式斜向设立在与阿尔杰河平行的一片丘陵地带,在他们的背后是布加勒斯特城,防线左边因为与波浪汹涌的多瑙河相邻暴露出的空隙狭窄,而右边虽然有大片平原可以迂回,但是因为侧后就布加勒斯特,这也让奥斯曼的前线指挥官有些犹豫不决。

选择从敌人左翼突破似乎是有些冒险的,奥斯曼人蔑视欧洲人的胆怯无能,但是却不会盲目轻敌到可以无视危险。

相反奥斯曼军官们每次作战都会很认真的看待面前的敌人,然后制定出足够有把握的计划。

所以对于从敌人左翼与多瑙河之间的空隙包抄迂回的想法,只是稍微一闪就被抛在了脑后。

可是如果从右翼迂回,会不会引来布加勒斯特的激烈反应?

毕竟一支将近7000人的军队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很快击溃的,一旦和敌人陷入胶着,而布加勒斯特城趁势出兵,那么深入迂回的轻骑兵就有可能要面临来自前后夹击的危险。

至于布加勒斯特有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保持旁观,这并非是前线指挥官该考虑的,作为纯粹的军人,战场上会出现的种种可能才是他该考虑的东西。

正是出于这个想法,在进过几番考虑之后,奥斯曼人作出了一个让亚历山大也略感意外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