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章 捷报传长安

梦境中,有许多道声音在耳边不断回响,或讥讽,或张狂。

“不是的!不是的!”

吕篆愤怒的大声呼喊,想要驱赶走面前的人群,却发现如何也赶不走他们,那一张张丑恶的嘴里不停的在眼前晃悠诉说,快要将他脑子撑炸。

啊!

啊!

啊!

伴随着一阵怒喊,吕篆猛地睁开双眼,双手压在桌面上‘噌’的而起,直到眼前的书籍和周围事物渐渐清晰,他才发现方才是在做梦。

“青童,你怎么了?”

听得动静,坐在房间里的孙翊急忙转过身来,脸上写满了狐疑。

吕篆擦去额上冷汗,微微摇头,调整好心态,与孙翊说着:“没事,方才做了个噩梦而已。”

原来是梦。

孙翊这才放心,顺带吐槽起来:“书院那帮老家伙没事儿出这么多的难题,这分明是存心想累死咱们,我要是睡着了,估计噩梦也是一个接着一个来……”

孙翊性情直爽暴躁,与兄长孙策脾气极像。

为此,他在太学里打架斗殴的事情也没少干,每回都是吕篆给他擦的屁股。

“叔弼,你说……我父亲是不是真的不喜欢我?”吕篆犹豫一下,还是对小伙伴儿吐露出心声。

“这个我哪儿知道,不过大将军若是真的不喜欢你,那你更得争气才行!”

说着,孙翊用手搭在吕篆肩上,满脸郑重的给他打气助威:“不管外边的人怎么说,总之,我很看好你!”

吕篆露出笑容,衷心说了声:“谢谢!”

…………

此时,长安城皇宫,崇明殿。

天子刘协正在阅览从三公处呈报上来的奏折,学习处理政务的基本方式。

在此之前,在身边宦官的诱导谄媚下,刘协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享乐皇帝,直到某天晚上高祖托梦,叫他励精图治,不要葬送了大汉江山。

刘协这才幡然醒悟过来,撤去那些献媚的宦官,弃了美色与玩乐,重新把心思放在国家大事上面。

“陛下,大捷,大捷啊!”

宫殿外,黄门侍郎许楷双手捧着竹简,高兴无比迈入殿中,脸上掩饰不住喜色。

见到许楷这般高兴模样,刘协心中如何也高兴不起来,他知道,许楷属于吕布的党羽,但脸上却不动声色:“许卿家何事如此高兴?”

“大将军在兖州大破曹操,我军大获全胜,这是方才从太尉府传来的奏报,请您过目!”许楷躬身,将手中竹简呈了上去。

刘协瞥了奏简一眼,淡淡道了声:“此事朕已知晓,许卿家若是没有其他事情,可以先退下了。”

“臣,告退。”

黄门侍郎在心中揣测一番圣意,躬身退出殿外。

待许楷走远,刘协命人将殿门关上。

然后将那还没过目的奏简重重掷于地面,发出‘哗擦’的清脆声响,刘协走了过去,用脚狠狠地跺踩在上面,像是发泄心中压抑已久的愤怒。

“陛下息怒。”心腹宦官韩宣好言劝谏。

“息怒?你叫朕怎么息怒!”

刘协一遍又一遍的跺踩,脸上充满阴鸷,声音里压抑着巨大愤怒:“朕就在长安城里坐着,可你看看外面,百姓只知大将军威风神武,又有几人晓得大汉朝,还有朕这个天子!”

“明日朝堂之上,吕布党羽势必又会将封王的事情重提,到那时,朕能怎么办!朕该怎么办?若是真封了王,干脆将这大汉江山,也一并送于他吕布好了!”

刘协咬牙切齿,他十六岁了,已经不再是当年的无知孩童。

他是天子,正如他父亲生前所说,既是天子,整个天下苍生,一切都该由他来主宰!

见天子大动肝火,韩宣低声道了句:“奴倒是有个法子,不知可行与否。”

“且说来听听。”

刘协压下胸中怒气,韩宣伴他多年,深得他的信任。

韩宣挪步过去,以手掩嘴,在刘协近前低声说了一番。

关中,长安城。

岁末下了场小雪,整个北方大地铺上了一层薄薄的白纱,五六匹快马从远方疾驰而来,马背上的骑卒饱经风尘。

把守城门的校官见来人亮出‘吕’字令牌,神色敬畏,丝毫不敢阻拦,更不敢盘剥审问,以最快的速度乖乖放行。

“大捷!”

“大将军收复兖州,痛击曹军,歼灭敌军贼子十余万人!

“我军大获全胜,俘虏四万余……”

哒哒的马蹄在城内疾驰,骑卒手中高举着吕布亲笔所书的战报,大声呼吼传递,很快便响彻在长安城内的各处街道。

城中巡守的士卒为之肃然起敬,窝在家中烤火取暖的长安富户,以及当地的百姓纷纷跑出家门,望着仅剩下背影的骑卒,憨厚脸庞上满是高兴和欢呼。

“大将军可真厉害呀!”有人感叹万分。

“那可不咋,大将军武功天下第一,世上谁人不知哪人不晓?偏偏那些乱臣贼子还敢反抗,简直就是给自己掘坟!”

一名屠户模样的男人满脸横肉,大声说着,唾沫乱飞,恨不能将那些贼子通通宰了。

百姓们虽说没啥文化,大字也不识两个,但基本道理还是懂的。大将军奉天子之命出关,正义自然在他们这方。

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吕布在强行夺取兖州之后,几乎没人敢跳出来说他来路不正,主动巴结依附者,更是数不胜数。

“阿爹,以后我也要当大将军!”

“哈哈哈,儿子说得好,有出息!”

抱着孩童的壮年男人哈哈大笑,显然极为开怀。

周围百姓也是七嘴八舌的议论纷纷,对大将军称赞不绝。

每逢胜仗,吕布势必会派人回关中大肆宣扬,这不仅仅是让百信树立起对吕布的信心,更是想让他们对这个国家怀有信心。

这么多年下来,在百姓心中,吕布就像一樽战神,驰骋冲锋讨灭贼子,战无不胜,令他们无比安心。

这也使得吕布在民间的威望持续增长,达到了民心所向。

没过多久,带队的骑卒队长在城内与其他其人分路,乘着快马,独自去了大司马府上。

名唤‘林二’的骑卒入了大司马府,在客堂耐心等候稍许之后,便见到一位端庄典雅的妇人向他走来,虽是衣着朴素,言谈举止间却尽显大家风范。

猜到来人身份,林二赶忙将头低下,抱拳见礼:“卑职飞将营亲卫林二,见过夫人。”

“林将军不必多礼,请坐下说话。”

严薇报以温和的微笑,令侍女端来茶水点心,好生招待。

大夫人如此平易待人,林二心中倍觉感动,他从怀中掏出信筒,恭敬递了过去:“这是大将军所写书信,此番逢卑职回京报捷,大将军便让卑职顺带捎回,交与夫人。”

婢女予儿上前双手接过,转放到严薇所坐的案桌前。

“我家夫君近来可好?我那一对儿女,没在军中闯祸吧?”严薇不急着打开竹筒内的信简,很是关心的询问起来。

“大将军一切都好,大小姐和小公子也都英姿不凡,尤其是小公子,不仅神力过人,而且还差点擒获了敌军主帅。”林二如实回答。

“骁儿上战场了?”

严薇面露惊讶,因为在此之前,夫君是答应过她,会让儿女远离战场烽火。

“骁儿有没有伤着,伤得重不重,要不要紧?”正所谓关心则乱,听到自己的儿子上过战场,严薇这个当娘的自然免不了一番心惊胆战。

“夫人勿忧,小公子一切安好。”林二回道。

听得这个答复,严薇总算舒了口气,不过她也因此拿定主意,必须写信让儿女回来,战场上实在太过危险。稍有不慎,就会没了小命。

随后严薇又问了许多,约莫都是些生活中的琐碎事情。

林二不敢怠慢,一一如实回禀。

待到严薇问话完毕,林二才抱拳告辞,准备离开大司马府。

走至中庭时,有名相貌清秀的婢女缓缓走来,同林二纳了一福,谦谦有礼的说着:“这位将军,我家主子有几句话托婢问您。”

这个府上,能被人称为主子的人,除了严薇,还有一个被外人称作‘小夫人’的妾室貂蝉。虽说是妾室,但却极为受宠。

“贵人请讲。”林二不敢怠慢,抱拳回上一礼。

“我家主子问,出征的这些时日,大将军可曾觅得新欢?亦或是,可曾有女子自荐枕头?”

“大将军忙于军事,几乎少出军营。”林二恭敬答道,随后略显尴尬的又补充了一句,“至于是否有女子自荐枕头,卑职实在不知。”

好在婢女也不与林二为难,问完这个问题,便让他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