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疏送至雒阳,皇帝刘宏到底是何心情,伏泉却是不知,但是随着十日之后的诏书下达,伏泉却是知道,这件事情还是让刘宏有了几分猜忌。
原因就是刘宏只是答应给了他一万骑兵,而且这支骑兵很杂,从幽州、并州的汉军骑兵里抽调四千骑,又再令北疆的匈奴、屠各、乌桓等胡族,抽调六千骑,两支军队合万骑,支援凉州,帮助伏泉抵抗数量繁多的叛军骑兵。至于后勤供应,只是令三辅按需准备,若是不够,司隶地区稍加补充。
诏书最后,甚至还严令,伏泉必须尽快解决凉州战事,若是拖延,后果自负,很显然,刘宏也是信了一些谣言了,对于伏泉不能立即把“战力弱的叛军”扫灭,很有意见。
对此,伏泉接旨之后,只能召集诸将,被逼着要找韩遂决战,即使韩遂不和自己决战,他也要和叛军打一场。而且,此战只可胜,不能白,他只有再打一场胜仗,才能取得他在皇帝心中的信任。
夜晚,雒阳城内,中常侍张让府外,一个人影行迹可疑的出了中常侍府邸,随后便上了大将军府的马车,直奔凉州而去。
府内,在得到苍头告知那人已经返回凉州后,张让心里松了一口气同时,同时也饮了一杯案几上的酒大笑道:“伏流川,昔日之仇,终可报也!哈哈哈……”
笑声肆意,但张让府中的一亲信宾客见此,还是忧心道:“常侍,此番与韩遂联合,有大患也!”
张让听后,摇头道:“富贵险中求,陛下如今身体愈发不适,‘史侯’尚未得位,孤甚急也!何况,此事何遂高亦知,恐怕,那群党人也有份,吾等皆盼‘史侯’得位,旁人知孤与韩遂联系,如何敢告发孤?”
宾客闻得此言,恍然大悟道:“常侍英明,在下不及!”
“哈哈哈!喝酒!喝酒!”
“诺!”
心情大好,张让对于自己宾客的担忧一点儿也不怕,现在无论是他和何进,还是何进背后的党人士人,其实都算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
数日后,韩遂得到自己回到凉州的亲信回应,知道自己花了重金,所联系的张让已经安排好一切后,望着凉州方向,想着那个昔日被自己吓退的人,冷冷笑道。
伏流川,此时此刻,你该如何行事?纵然我在兵事上不及你,可是这政治计谋,你不及我。边兄,汝在天之灵,看到此景,还会再说伏流川会打败我吗?
这大汉的朝堂,就是一锅粥,既然堂堂正正赢不了,那我就只能使用暗谋了。
叛军惊变,韩遂利用伏泉大败叛军后,在叛军之中制造舆论优势,而后又收买汉羌诸兵,最终杀边章、北宫伯伯玉、李文侯等人,整合叛军,几乎没费什么刀兵就扭转了原先叛军大败,凉州似乎要因才安定的局势。
当伏泉听到这消息时,也是震惊无比,不过,令他震惊的倒不是韩遂一统叛军,他震惊的是这件事情来的如此之快,简直没有防备。
伏泉清楚记得历史上韩遂最终可是成为凉州最大的军阀,先后败皇甫嵩、张温、董卓、孙坚等名将,后受朝廷招安,拥兵割据一方,无人可制,即使是曹操对他也无能为力,若非是贾诩的一招离间之计,彻底毁了凉州军队同盟,恐怕曹操也没办法制衡其人。
现在,韩遂提前整合了凉州汉羌叛军,这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到来而改变,伏泉也拿捏不住,不过,既然局势如此,他也必须早做准备。
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自然便是抽调征募兵卒,伏泉知道,纵然叛军经过前番大战,损兵折将,韩遂这一番整合,叛军的人数大概最多也就五万左右。但是,即使是这五万人,人数不多,也不是伏泉能小觑的,毕竟,现在这支叛军的主帅是韩遂,整个军队都听他的,而不是原本处于互相有隙,互相制衡的北宫伯玉、李文侯、边章等人的指挥。
从一盘如同散沙的整体,彻底便为了一支只听命一人的军队,再加上凉州兵卒自古以来的强悍,对于统辖凉州,兵力只比韩遂稍微多一些的伏泉来说,这威胁十分巨大。
因此,伏泉当即便上书朝廷,请求调兵,起码三到五万步骑,而他第一时间所注明要的就是大汉北方,幽、并二州的骑兵。
至于理由,也很简单,叛军都是骑兵,为保证能够匹配叛军的机动力,明显抽调骑兵支援最好。而幽州突骑、并州铁骑,都是大汉的精锐骑兵,并且北方边疆如今早已无战事,剿灭太行山里的黑山贼,骑兵也没法派上用场,所以抽调他们来凉州,明显最好。
至于第二件事,那就是命令三辅之地,即使受了螟灾,也要抽调够十万大军半年所需粮食,如果不够,只能向京师索取。
对此伏泉也是无奈,凉州贫寒,往年都需要三辅诸地接济,再靠着郡内自己的屯田和税收维持,只是这两年,随着凉州叛军前番持续入侵,州内根本没有多少粮食可以为其所用,因此即使三辅有灾,伏泉也不能不严令三辅准备。
而伏泉也明白,若是日后能压制住韩遂,他一定要在凉州屯田,积蓄实力。距离记忆里的党人反击越来越近了,虽然不知道这场乱子会不会如同韩遂提前兵变一样提前,还是延后,但是伏泉掌控凉州就要为日后做准备,提前掌握优势,才是对他最有利的。
这些消息传至朝堂,百官公卿闻得此言,不少人为此,大骂伏泉无胆无能。
仅仅是韩遂一个凉州名士,整合了叛军,就让伏泉吓得要向朝廷求援这么多?他不知道朝廷现在还在北方,集合了大批兵力,剿灭黑山贼吗?
大汉即使能再从其他地方抽调兵马给他,但能不能凑足足够的后勤给他,这完全就是个未知之数!
实在是,自从太平道起事以后,大汉为此伤筋动骨,现在要大汉维持一西一北。两条大的战线,这基本上不可能。
甚至于,朝堂上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带着险恶目的,开始流传对伏泉不利的舆论。这股势力的舆论认为,伏泉早就和韩遂私下联合,二人各自分享消息,完成各自目的。
其中,伏泉得到韩遂提供的叛军内部消息,埋伏在叛军必经之路,用水淹之计大破叛军,从而得到大功,升官加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