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番叛军入侵,也都是这种套路,面对难拔之县,全部都是围困之后退去,转道攻击其他县城。只是,在金城郡被叛军攻破,韩遂、边章等汉人名士加入叛军后,他们的战术又有了新的变化,那就是绕道之后,直接围攻汉阳郡郡治冀县,而后围点打援,扩大战果。
如果凉州其他郡兵前来营救,所遇汉军较小,便利用骑兵优势,和汉军野战,如果遇到汉军较多,则率兵远遁,令得骑兵不多的汉军只能望而却步,担心追击之后,反而中了叛军埋伏。
这也是前番左昌任凉州刺史时,被叛军围困冀县县城的原因,若非身处前线的盖勋,威胁汉阳郡从事辛曾、孔常出兵,恐怕那时候左昌就要身死在叛军围攻冀县战火之下了,也就等不到伏泉斩首其首级了。
贾诩的计谋就是如此,叛军既然已经有过绕道汉军身后,奇袭围困冀县的例子,那么如果再有机会,肯定也不会放过,特别是知道汉军主将伏泉把麾下的一万五千名马步精锐,囤积在战事最前线的平襄县城时,更加会让叛军产生孤注一掷的冒险冲动。
终究,叛军即使不打獂道县城,只需要过了獂道县城旁的那条渭水支流,途径落门聚,便可以直接攻打冀县县城了。到时候,就算伏泉得到消息,可是已经迟了,再加上汉军主力都在伏泉手上在,这样的话,叛军在时间上和兵力上的优势,都极其有可能的拿下冀县的。
不过,叛军要拿下冀县的话,那就必须要过这条渭水支流,而这支流有几处河水较浅,可以供骑兵直接过河,这也是前番叛军能够快速围困冀县县城的原因。
现在,伏泉在这渭水支流的上游建造起人工堤坝,等到水位高涨到一定程度后,只待叛军过河,便决堤放水。到时,数万叛军骑兵过河,必将被高涨的河流拦腰阻断,而后早就埋伏好的汉军步骑,从叛军前后杀出,那时候,刚刚被“从天而降”的滔天洪水冲刷懵了的叛军,如何会是叛军的对手,汉军必然会取胜,当然,至于能够杀死多少敌军,那也就只有天知道而已。
当然,这一切也都是几率问题,如果叛军不上伏泉的当,那自然也没辙。因此,伏泉才会保守的留下吴懿,带着五千板楯蛮兵死守战事第一线平襄县城。另外,也通知汉阳郡诸县和凉州诸郡,整备兵马,以防开春之后,叛军继续进攻。
所以,此番伏泉能投入的兵力,除了他瞒天过海带来的一万骑以外,和獂道和冀县二县的兵马,至于其他的,也就是在汉阳郡附近各县以及陇西郡抽调来的骑兵三千余人。
这些抽调来的骑兵,是陇西郡和汉阳郡各县内原本的骑兵,以及当地招募的有马的游侠、恶少年,至于在汉阳郡各县抽调他们来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那就是现在叛军骑兵多,汉军如果没有得到其他地方骑兵补给的话,也就只能固守各城池。至于出城和对方野战的话,一来叛军见到汉军兵阵,基本不和以前羌人一样死命进攻,汉军步卒的兵阵没了用处,反而要担心在行军途中会不会遭受叛军骑兵利用速度优势袭击;二来的话,如果汉军用人数明显不如叛军的兵马和叛军在野外浪战的话,那明显是送军功给叛军的,叛军用人数就能完全碾压那些汉军骑兵。
因此,既然那些零散的汉军骑兵放在各郡县浪费,伏泉自然把他们征召过来,给自己这次设伏,增加战胜几率。当然,为了隐藏消息,伏泉也只是在靠近落门聚的汉阳郡和陇西郡暗中抽调的,并且就是抽调兵马,也是以平西将军的名义,抽调到冀县,名义上是身为州治、郡治的冀县空虚,抽调骑兵防守而已。
整个调兵过程,一点儿没有说明有这场埋伏的事情,而那些抽调而来的兵将,也是到了落门聚这里,才知道他们的命运,可以说这是一场完全做到保密的行动了,能不能成就看叛军会不会入瓮了。
不过,说来唯一可惜的,那就是伏泉虽然快马给陇西郡调兵的命令,但因为时间上不够,调来的骑兵也就只有陇西郡靠近落门聚的一千余骑而已,否则,指不定还能再多出数千骑了。
脸颊之上,一丝丝春雨缓缓滴落,伏泉仰望似乎即将有落下大雨的上天,大笑道:“天助吾也!”
的确,雨都下了,那沙包堆积的人工堤坝,自然也会蓄满更多的水了,如果叛军还不来的话,老天爷无疑太浪费了自己的雨了吧?
浏览阅读地址:
汉阳郡,獂道县东南,落门聚内,伏泉率领一万精骑,行军一日夜,终是到了此地。
一路上,即使伏泉对于军队行踪掩饰很深,但还是遇到一些来往的汉、羌之民,为了保证大军行踪不被泄露,伏泉也都不问其出身来历,无论他们出于何种目的,全部一并拘拿,随军队行进,只待战事结束,便发予路费,让他们归乡。
落门聚,其名自华夏兴起以来,是中国历史最早的“聚”,其名最晚也在先秦时期出现,而在后世,这里也会将会演变为那个历史悠久的洛门镇。
彼时,落门聚虽然还未变成后世的天下名镇,但也能看出一些繁华景象,毕竟,汉阳郡前身天水郡,便是前汉丝绸之路开辟以来,汉家商贾所走的必经之路,而落门聚当时也成为了不少商贾的必经之处。
不过随着西域被阻断,以及凉州乱事发生,如今的落门聚,也只能看出昔日的繁华景象,却没有太多商贾前来,人流也是少的可怜,只等待未来的某一天,当汉家再次向西域伸出触手后,它再次复兴。
“落门聚、落门聚……”伏泉望着眼前小邑聚,嘴中呢喃,而后对身后跟随众人中的一名青年将领道:“令明,此地莫非为来征羌破隗嚣处乎?”
青年乃是庞德,他和伏泉的副将张猛亲善,因此,虽然职位不高,但也能跟随伏泉身后。当然,若是常人,伏泉一定会斥责对方不知礼数,但是庞德的话,面对这样的青年才俊,伏泉自然容忍之,况且他本就是獂道县人,此番来落门聚,让他留在自己身边,也有用处,就像现在。
“平西博闻强记,德甚服之!”庞德行礼道:“昔日来征羌受世祖光武皇帝之命,兵伐隗嚣,建武十年时,攻拔落门,隗嚣支党便献出隗嚣之子隗纯投降,自此陇右大定!而落门者,即此聚也。”
伏泉朗声笑道:“令明方为博闻强记耶?记得如此清晰!”
“德为獂道人,此处距吾家乡仅数十里,少时更时常游玩,安能不知?然平西为关东人,徐州离凉州数千里也,却知此事,德不及也!”
“哈哈哈!”伏泉大笑,庞德这小小的马屁,显然让他非常高兴,心情大好之下,突然又想到一事,而后望着落门聚外的那处隐约可见的河水道:“既到落,复望渭,每一发兵,头须为白,叛军至此,必败也!”
这话出口,一时间令得气氛一冷,少数知道接下来军事行动者,反应过来后,都是深深的望了一眼伏泉,而后纷纷赞曰“平西睿智,汉军必胜!”。
至于其他不懂之人,却是在懵逼之中,跟着呼喝起来,毕竟,称赞上官,在何时都是对的,除非你不想在伏泉手下混了。
只有少数之人,虽不知道具体行动,但联想到伏泉说到来歙破隗嚣的事情,还有他引用了一段光武帝的名句,却是心中激动,因为他们知道又将有大仗可打了。
来征羌,便是指本朝开国名将来歙来君叔,其被封征羌侯,故而称其为来征羌。至于隗嚣,却是本朝开国时,陇右的大军阀,其割据陇右,自称西州大将军,实力非同一般。
现在,伏泉提到来歙在落门聚大破,又比拟叛军在此必败,显然说明了一些将要发生的事情。而且,伏泉话里,还改编了下光武帝的那句名句,实在不能不让人兴奋。
提到来歙破隗嚣,就不得不提光武帝的那一个典故“得陇望蜀”,当年光武帝灭了隗嚣后,就对大将岑彭写信道:“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岑彭便是后来的舞阴侯,字君然,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刘秀写这信,自然是希望他去平定当时还在蜀地割据的公孙述。
这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苦于不知足,刘秀得到了陇地,还想要得到蜀地,而每次出兵,头发都会因为想战略而白。现在伏泉说出,也是在比拟,他为了这场战事,也不是伤了多少白头发了,明白此意者,都知道伏泉此番出兵,绝对用心不少,而以伏泉以往的战绩,此战,赢面很大,自然让他们十分欣喜,毕竟,大胜仗就意味着军功和爵位,仕途更上一层楼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