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里,伏泉却是十分亲近,主动以兄喊之,毕竟是后来袁绍麾下的牛人,现在不拉好关系,更待何时?
麹义听到声音,转头看到伏泉,略一惊诧,连忙行礼道:“见过中郎!”
“免礼!免礼!麹兄还未回话,适才为何如此?”
闻后,麹义苦笑着摇了摇头道:“无事!无事!”。
见此,伏泉以为麹义是担心家人,便安慰道:“麹兄家族乃是金城大族,无须担心。”
谁知,伏泉此话出口,麹义却是满嘴苦涩道:“中郎所言,乃义心中苦楚!”
伏泉不解其意道:“不知鞠兄何意?”
“麹氏一族随韩边二贼反矣!”
“这……麹兄……将欲何为?”伏泉听得惊讶无比,却又觉得理所当然。鞠义口中的韩边二贼,自然是被羌胡叛军劫持并推举为首领的原本名为韩约的凉州名士韩遂,和原本边允的凉州名士边章了了,当然很难说二人是主动从贼,还是被迫从贼,反正这两位出身凉州金城郡的名士已经叛乱了。
而这两位凉州名士参与叛乱的后果也是极为严重的,首先便是凉州境内,不少大族豪强看到平定太平道黄巾蛾贼后的大汉的虚弱,便跟着从贼,甚至有不少原本令族人随凉州军入关平乱的豪强大族,连那些身为汉军的族人性命都不顾,直接反水改变立场从贼了,而鞠义所在金城鞠氏,便是主动跟随同乡韩遂、边章二人造反。
“中郎,义心中苦矣!家族弃吾,陷吾于危难,倘若贼乱平定,吾尚有归乡之日,不然凉州乡土,吾此生无望矣……”
只见鞠义一脸悲伤的说着,伏泉心中也能感受到他那份被亲人抛弃,于军中袍泽之中深受白眼针对的想法,大概刚才参加凉州团体议会,鞠义都不敢在场上讲话吧,实在是家族害得他根本无脸面对袍泽,不敢讲话。
这时候,伏泉突然想到一事,他和鞠义认识时间也不少了,知道鞠义的性子还是非常不错的,根本不像历史上那个的样子。他一直奇怪,为何鞠义总被袁绍不喜,甚至袁氏臣子对其也多有不满,估计原因,就在此处。
想来,历史上的鞠义性格之所以令袁绍不满,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的缘故。的确,遭逢家人彻彻底底的背叛,这种事情,不让人性情大变,那也不太可能。
当然,估计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日后鞠义会先随韩馥,后投袁绍,原来竟是因为如此,家族的背叛早让他选择不相信任何人,只要形势对谁有利,他就会选择帮谁,和谁走的近。
或许,正是因为鞠义后来这种墙头草的个性,才会让看出苗头的袁绍选择痛下杀手吧,即使对方是他手下定鼎北方的第一战将,也不会放过,这是一个枭雄该有的决断。
傅燮字南容,北地灵州人也。本字幼起,慕南容三复白珪,乃易字焉。身长八尺,有威容。少师事太尉刘宽。再举孝廉。闻所举郡将丧,乃弃官行服。后为护军司马,与左中郎将皇甫嵩俱讨贼张角。燮素疾中官,既行……书奏,宦者赵忠见而忿恶。摘选自《后汉书》
傅燮字南容,北地灵州人也。本字幼起,慕南容三复白珪,乃易字焉。身长八尺,有威容。少师事太尉刘宽。再举孝廉。闻所举郡将丧,乃弃官行服。后为护军司马,与左中郎将皇甫嵩俱讨贼张角。燮素疾中官,既行……书奏,宦者赵忠见而忿恶。摘选自《后汉书》
告别强良,伏泉出了其军帐,行出不远,便闻一阵悠扬婉转的羌笛声,婉婉传入耳中,雄浑之中带着丝丝哀怨,苍凉而又透着无尽凄美。
不知不觉间,王之涣的那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诗,浮现在伏泉眼中,令他脑中泛起一片思绪。
他想到久在绝域的班超,年老病重思归,所上书祈求的那句“臣不愿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此何等令人伤感?
玉门关,可谓是大汉的痛,因为它代表了西域的失去,和现在的凉州叛乱一样,自光武帝复国以来,此二地便一直令大汉梦断。
难怪后来的魏武帝,最初的梦想只想做征西将军,做一个治世之能臣,实在是西边,无论是绝壁之西域还是苍凉之凉州,都是此时所有大汉臣民的痛!
前者三通三绝,使得大汉再无汉武帝后的西域繁华,唯有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才可沟通欧洲,然而,此时并非后世,航海的硬件和技术远未如后世发达,海陆二者丝绸之路里,谁优谁劣,谁给大汉的便捷更多,一看便知。
而后者,汉羌百年战争,却是令得大汉朝廷自此财政开始崩溃,赤字一直明显,唯有靠着数代“昏君”靠着饮鸩止渴的敛财办法,努力维持。
现在,西域已绝二十余年,复通之日几无定数,若是任由凉州叛乱的声势扩大,伏泉想来,恐怕丝绸之路复通,定然遥遥无期。
不行,他一定不能让这场凉州叛乱,如历史这般声势浩大,最终造成整个大汉朝廷,都产生了放弃凉州的悲观想法。
他要平定凉州之乱!
他要夺会西域!
他要让大汉定鼎世界之巅!
这不是现在这样单独吊打周围的胡族,从未弱于下风这么简单,他要的是汉族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力量!
一瞬间,伏泉仿佛明白了自己心中的一丝想法,那就是凉州要平、西域要复、天下要定、世界要扩!
循着那笛声走去,却是凉州军的驻地,想来这羌笛是里面的羌兵或者归化羌兵所吹,说来在这冀州之地,能听到如此边地凄凉之曲,也颇有一番别样滋味。
既然是要来安抚诸兵将,索性走到凉州军驻地,那就去看看吧,反正里面的老熟人也不少。伏泉如此想着,便入了营地。
只是,他前脚刚一踏入凉州军营,便见得军营之中,凉州兵卒对他的莫名戒备眼光,十分令他感到不安。看来这凉州军果然不是刚才他和皇甫嵩的简单安抚就能奏效的,要想让他们安然待在军中,必须要好好安抚那批凉州的骄兵悍将了,伏泉如是想着。
很快,在识得他身份的凉州汉羌兵卒的“拥护”带路下,伏泉走进了凉州军驻地的一处大帐内,只见此刻这凉州军帐内,却是挤满了各部凉州系的将领。
李傕、张济、麹义、傅燮……等等熟人,他们无论是原本董卓系的部将,还是皇甫嵩系的部将,此刻却全是挤在一处,想来都是在讨论他们凉州兵的去路,或者更深入的讲,是如何对待他们麾下那些羌兵、归化羌兵以及汉羌混血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