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广宗蛾贼已先平

汉末皇戚 泉释一切 4399 字 9个月前

进入广宗县城内,皇甫嵩将张角身边的各种人物,皆唤来询问,他必须要知道张角下落。不过很显然,城内已经没有知道这件事的人了,而原本知道的人,却是已经踏入漳河水后,再也没有希望。

到了张角府邸,眼见府内占地颇广,装饰奢华,有的装饰甚至已有违制之嫌疑,众人不禁暗道张角敛财之狠。就是伏泉,也被此震惊,没想到骗人的神棍这么赚钱,倘若你身临其中感觉更加明显,

看着眼前这不似一般人家可以拥有的府邸,伏泉不由暗暗为张角三兄弟而咂舌。虽然他知道古代品行不端的道士,会用符水谋利,但一直也都以为他们骗钱不会太多,可现在看到张角的宅邸,真是不得不感慨,汉代做道士,真是既能免死,还能谋财。

想想看,虽然张角兄弟是钜鹿大户,但是这也并不代表他家的钱财。就可一次如此肆意妄为的建一座这么大的府邸,明显也里面有不少信徒的帮助。

至于为何官署不查,除了因为张角在钜鹿有名望外,另一个就是张角是道士,而且是那种谋反后还被赦免的道士。

后来,在张府中,皇甫嵩又唤来被俘虏的张角姬妾,那些女人一直被关押在张府后院,被锁在大门,不得出来。陡然见到汉军这么多刚刚从战场上出来的凶恶汉子,害怕极了,特别是他们有的人还是满身满脸的血污。

随着那数名姬妾,被皇甫嵩一一喝问,众人终于是问出了答案,明白了张角马车为何无人的原因。

“张角死了?已经病死,而这次指挥大军和汉军对战的却是张梁……”

皇甫嵩身后的文士兵将闻得姬妾所言,这才恍然大悟,他们也一直奇怪张角怎么突然会用兵了,原来是早就换了人,以至于使得汉军不备,差点让张梁翻盘。

不过,张角一死,这样一来,此战的首功就难说了,引得在场众将皆是唏嘘。而伏泉自己也是庆幸,幸好自己有些记忆,没为了首功,就让兵卒死磕,不然明显很亏。

诸将如此,身为主将的皇甫嵩自然也十分不满,没抓住张角,如何能衬托他这个主将的功绩?好在,适才入城,通过检验,皇甫嵩也知道严颜等人所擒杀的贼人是贼首张梁,这样看来,此战倒是也有收获。

想到这里,皇甫嵩却是深深看了一眼伏泉,心中暗想,伏泉麾下猛将如云,就真像他当时所言,像关羽这样的万人敌猛将,在其手下,也不一定能排得上第一,真是令人羡慕。

眼见屋内气氛尴尬,不少将领在为努力而未取到首级,兴致不高,皇甫嵩连忙激励道:“下曲阳城尚有张宝部蛾贼十万余众,擒杀此贼,太平道可定,此亦为振兴社稷之不世之功。”

屋内诸将听后,深以为然,不断点头,眼中也有炙热之色出现。

何谓不世之功?

就是说不是每一代任,都能碰上的功劳,太平道黄巾大乱,波及天下,自光武中兴以来,大汉已有百余年未有此等大乱。现在,即使他们没有斩获贼首张角,但是只要参加完全部战役,将太平道平定,这份功劳,也是巨大的。

想到这里,众将心头火热,即使如公孙瓒这些还有其他目的的将领,也是一改没能杀死张角的遗憾之色,振奋起来。

“不世之功,就在眼前,望诸君努力共功名!”

“诺!”众将齐齐行礼道:“努力共功名!”

当然,虽然定下了计划,但是这再次发动大的围城战役,可不是一时二刻就能完成的,毕竟,大军刚刚鏖战,需要休整,而汉军也要为攻打下曲阳县城,做好诸般准备。

之后,皇甫嵩令大军安抚广宗县城内百姓,无论谁人,只要不是朝廷认定的大恶的渠帅,皆以礼相待。当然,这样对待蛾贼的同时,也要万分提防,除了收缴兵器以外,就是合理将那些投降蛾贼,分批安置,直到将他们迁徙塞外为止。

与此同时,皇甫嵩也下令,寻找张角尸首,终于,汉军在张梁家中庭院内,找到张角尸棺。皇甫嵩当即下来,剖棺戮尸,传首京师,与之一起的,是皇甫嵩所上奏的汉军战报,俱奏其麾下将士功劳。

漳水,其实并非一条河,广宗县城东面的这条漳水,只是整个漳水的一个支系。

冀州自古以来,便是水患频发地区,故而自先辈开拓天下伊始,这里便是治理水患的重要地方,境内河流,时常因此而改道。

远的便有远古大禹治水时,其最初开始治理水患的地方便是冀州,近的有在战国时期,西门豹治邺时引漳十二渠。而漳水,作为流淌冀州的大河,也因此而数番改道,至今,冀州境内便有两条漳河水,时人为了区分,便称其为清漳河与浊漳河。

而在广宗县城西面的漳河水,便为清漳河,亦称清河,冀州治下清河郡国,便是因此得名。

残阳如血,天地齐喑,战事已不可逆转,命运也再无后路。

清河水旁,五万余人,徘徊岸边,进退不得。

这些人里,有男有女,有老有幼,他们都是太平道忠实的信徒,有的人是刚刚还在战场的兵卒,有的是一直呆在广宗县城中,为太平道战胜汉军而祈福的家眷。

现在,张梁败了,他们再无退路,这宽大的河,他们是过不去了。

望着眼前他们曾经热爱无比的清河水,最终,站在前面的太平道终是信徒们,作出了他们的抉择。

“噗通!”

“噗通!”

“噗通!噗通!噗通……”

前方的太平道信徒们,一个接着一个,前仆后继的跳入清河水中,而后面的太平道信徒,却是再此迷茫抉择不已……

“中郎、中郎,快看……”

伏泉在汉军收拾完广宗县城外的战场残局后,刚准备带领一众兵将克取显然无法阻挡汉军的广宗县城,突闻身边将领呼喊,然后就看到了这令他目瞪口呆的一幕。

清河水宽广,河水也深,据闻其有数丈深,正是靠着这个优势,导致其蓄水量丰富,也使得清河水两岸的土地,变成良田沃土。

可现在,那些领头之人跳入清河之中,并未挣扎,反而主动将头塞入河中……

他们是在寻死,太平道之信仰将亡,“致太平”的梦想将亡,而他们也不想再被奴役,唯有寻死而已。

“快!快!速令兵马呼喊,投降者凡非蛾贼渠帅者,皆可免死,朝廷徙其入塞外屯田,数年之后,其等皆可有田,再复安康!”

紧急时刻,伏泉当机立断,令汉军兵卒呼喊,他可不想这些黄巾蛾贼全部投河,这样的话,无疑成就了这群暴民的名声。

而且,最重要一点,对于这些暴民而言,让他们自寻死路,明显是最好的结局,伏泉可不想这样。毁坏了别人的家园,让无数百姓无家可归,生活破碎,这些人仅仅是一死,无疑是太便宜他们了。

于伏泉而言,这种人就像后世侵华日军,来中国烧杀抢掠,等他们认罪后,罪不大的认罪之后,就被国家便宜遣返。而罪名大的,却仅仅是一死而已,这明显对于被他们伤害过的人,是极其不公平的,现在伏泉有机会去选择对付这些人,自然不会让他们简单去死。

如今,塞外缺人,急需人口去发展。而这些人再如何,只要不是谋划谋反的首领,按律只要投降,也都不至死,正好,将这些求死的人劝服,之后给他们画个大饼,让他们去塞外建设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