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周郎小儿有大略

汉末皇戚 泉释一切 2112 字 9个月前

最后,伏泉只能和周瑜这小家伙说了一句“来日去府上做客”后,在陆儁的带领下往官舍里走去,留下小家伙一脸恨恨的眼神。不过周瑜自始至终也不敢上去强行和伏泉攀谈,因为他族叔周亮一直守在他旁边,死死的盯着他,想来若是他再做出失礼行为,他那族叔肯定轻绕不了他,写信就给他在外为官的父亲打报告去了。

“叔父,那黄穰贼子定无粮也,此刻贼军新败……”

“住口!竖子小儿哉,休得胡言!”

没办法,周瑜只能继续走他本来想走的策略,通过自己这个在郡署为官的叔父的关系,把自己关于叛军的想法推测告诉太守陆康。只是,很显然,周瑜那族叔根本不听周瑜的“一派胡言”,在他看来自己这族侄连毛还没长齐,就想议论军事,明显是异想天开了,就算他从小熟读兵法韬略又如何,等他长大些再和自己提这建议,自己说不得会听。

只是,有人不信,有的人却是会信,如果伏泉在此,听到周瑜此言,说不得又要嫉妒起来了,只能说有的人天生就是将才的命,天赋极好而已……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

瑜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摘选自《三国志》

景字仲飨。辟大将军梁冀府,稍迁豫州刺史、河内太守。好贤爱士,其拔才荐善,常恐不及。每至岁时,延请举吏入上后堂,与共宴会,如此数四,乃遣之。赠送什物,无不充备。既而选其父兄子弟,事相优异。常称曰:“臣子同贵,若之何不厚!”先是司徒韩演在河内,志在无私,举吏当行,一辞而已,恩亦不及其家。曰:“我举若可矣,岂可令遍积一门!”故当时论者议此二人。

景后征入为将作大匠。及梁冀诛,景以故吏免官禁锢。朝廷以景素著忠正,顷之,复引拜尚书令。迁太仆、卫尉。六年,代刘宠为司空。是时宦官任人及子弟充塞列位。景初视事,与太尉杨秉举奏诸奸猾,自将军牧守以下,免者五十余人。遂连及中常侍防东侯览、东武阳侯具瑗,皆坐黜。朝廷莫不称之。视事二年,以地震策免。岁余,复代陈蕃为太尉。建宁元年薨。以豫议定策立灵帝,追封安阳乡侯。

长子崇嗣,至甘陵相。

中子忠,少历列位,累迁大司农。忠子晖,前为洛阳令,去官归。兄弟好宾客,雄江淮间,出入从车常百余乘。及帝崩,晖闻京师不安,来候忠,董卓闻而恶之,使兵劫杀其兄弟。忠后代皇甫嵩为太尉,录尚书事,以灾异免。复为卫尉,从献帝东归洛阳。

摘选自《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