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知道自己此刻已然没有活路的叛军,此刻已然放松到了极点,临死之前,不断发出愤怒的怒吼,他们伸手指着官军痛骂,发泄着他们身为小民在被欺压之后无奈的怒吼。
喊了好一会儿,也不见他们停下,正当伏泉显得不耐烦准备进行自己接下来的计划时,突然有一人唱起了歌谣。那人声音虽然很差劲,但不妨碍这歌谣的内容,而随着那人唱起,其他的叛军也是跟着唱起,整个树林旁顷刻间只剩下了男人们临死前绝望的歌声。
“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从来必可轻。奈何望欲平。”李二狗扯着嗓子大唱道,此刻他恨自己,为什么不能和当初参加黄穰义军时的勇猛一样,在战场与那可恨的汉军拼死,反而在有了活路希望后,选择懦弱的投降。
现在的话,即使他投降又能如何?不还是要被那杀人狂魔‘戾龙’伏流川杀了?而且纵然他真的得以苟活,从此得生又能如何?他现在至亲尽丧,即使得胜估计也要像以前那般,战战兢兢,养家糊口,忍受官吏豪族百般剥削欺压,直至再次无计可施、无路可退……
“小民发如韭……剪复生……”
“头如鸡……割复鸣……”
“吏不必可畏……从来必可轻……”
如今再次遭受汉朝官军屠杀,他们悔不当初,渐渐地,他们也许喊累了,都悲愤的闭上眼睛,或许他们也想通了,与其活着受尽官府的苦累折磨而死,不如就死在这里。
“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从来必可轻。奈何望欲平。”伏泉在心中默默念道,这是一首时下民间流传甚广的歌谣,从歌谣里就能看出被贪官污吏剥削的民众对于“吏”的压迫勇敢抗争的坚韧意志。
这首歌伏泉以前听过,虽然不乏感慨,但哪里有现在这些明知将死,却依旧从容悲歌的八百余叛军齐声大唱来的震撼。那场景就像是历史上抗日战争时,多少民族先烈在敌寇的刀枪下,悲歌从容赴死的感觉,想想都心痛,大汉的百姓要遇到多大的苦楚才会作出这样的歌谣?
该死的贪官污吏,无论古今,从来都只有官逼民反而已,可没有百姓主动造反。之后百姓造反成功,最终的后果只是原本的王朝被冠以昏庸无能,到头来王朝君主为之受罪,而本来一直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换了一个主君,依旧还是在贪污受贿而已。
坦白来说,这一刻在看到这些原本只是百姓的叛军如此模样,伏泉心中有了一丝放过他们的意思,只是想到自己的计划,他还是忍住了,对面的叛军通不过自己的考验,只能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