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道:“吾手下有一奇人,于袁赦府上所得。”奇人?更贴切的说想来应该叫窃贼,只是袁绍要面子如此称呼,毕竟一个被称呼天下楷模的男人,说自己养了一个窃贼,无疑对名声不好。
伏泉观袁绍竟然直呼袁赦其名,一点儿尊敬的意思都没有,心中暗奇,毕竟袁赦乃是袁绍族中长辈,其却直呼袁赦之名,未免太过。后来想想也就释然了,其与宦官有不共戴天之仇,历史上最终也是血染皇宫铲除阉宦,现在估计就已经在谋划了,即使袁赦是其族人又如何?
“流川谢过诸位兄长。”出了案几,伏泉向三人行了一礼说道。
“此小事耳,吾今日约流川前来,只是近日疯传‘治瘟郎’之名,吾得此信,便想约流川前来一聚。”
“谢袁兄美意,流川愧领。”
袁绍话里虽无过多言语,但伏泉感到其人招揽之意明显,顿时心中一惊,他可不敢和袁绍一伙人纠扯太多,若是他穿越其他士人身份,或许会立即加入袁绍团伙,可是偏偏不巧,他穿越的是琅琊伏氏,标准的外戚世家,袁绍一伙人能对他全心全意就见鬼了?君不见历史上何进对袁氏兄弟那么好,最后落得什么下场,甚至于最后儿媳都被人妻爱好者曹阿瞒强纳,幸好曹操对他孙子不错,不然真是被袁绍一伙人坑得绝门灭户,断子绝孙。
几人闲聊一会儿伏泉便告辞了,期间也谈了些国家大事,例如京师大水、雒阳瘟疫,或者朱雀阙乱言,或者阉宦无道,祸乱朝廷……袁绍几人连续几次拐弯抹角的问了伏泉对宦官和朝廷的看法,不过都被伏泉以年幼不知事为由推辞了。
倒并不是伏泉没有看法,作为后世之人,对于汉末三国,最差的起码看了一本《三国演义》也能随便说些道理出来,只是因为他知道,即使自己说了一些惊世言论,引得众人惊奇,自己也不可能真正与他们结为知己。不说汉末乱世,权利争斗之间,什么友谊亲情都将成为狗屁,就是自己现在的外戚身份,也不可能真正打入袁绍团伙核心。
看着伏泉远去身影,袁绍端起案几上耳杯饮了一杯酒后,谓左右许攸、曹操曰:“子远、阿瞒,汝二人观这伏流川如何?”
曹操率先道:“似乎惧怕吾等,不愿多言。”
袁绍点头说道:“吾也这般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