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三公的未雨绸缪

锦衣内卫 受伤的猪 1703 字 9个月前

“陛下,此次燕王之事却点醒了我等,我们三人商议之后,全都认为,锦衣卫的权势太大,若是再有燕王之事发生,我等一有不察,或许就会背起得逞,所以我等三人都认为,应该再组建一个势力来分化锦衣卫的权势,如今也正是不可多得的良机,南镇扶司衙门被纪纲所掌控,我们完全可以借此机会来削弱北镇扶司衙门的职权,慢慢将其削弱,最后彻底的掌控在陛下手中”

话说完,黄子澄依旧点头等候朱允炆的决策,其实此时他们也并非没有私心,北镇扶司衙门主管京城事物,而暗卫更是压在朝堂百官所有人头上的一把尖刀,暗卫对朝天百官可都是有监察之责的,这是先帝所赋予的,当年有多少大员的命是死在了自己无意间的一句话之上,可以说数不胜数。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数先帝时期的翰林院博士、校书翰林钱宰钱,其因年事已高,不堪早朝之苦。一次退朝后,宰钱在家放松心情,信口吟诗一首:“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诗成之后,钱宰也就宽衣歇息了。第二上朝时,朱元璋便对他说:“爱卿昨晚作了一首好诗啊!不过,朕并没有嫌你上朝‘迟’,是不是用‘忧’字更好一些呢?”钱宰一听,大惊失色,赶紧叩头。在自家书房自娱自乐,竟然也有人窃听,幸亏昨晚没有胡言乱语,否则今天此头就难保了。想到皇帝对自己这个老朽不放心,为保老命,宰钱不久就恳请告老归休了。

这还落得个山中,但绝大多数人都还不知道自己犯了何罪就被入狱斩首的,这些他们三人都有目睹过,先帝在时,锦衣卫是他手中的一把刀,谁若是提出不满锦衣卫的话那就是大逆不道,而如今,先帝驾崩,小皇帝对于锦衣卫的掌控一直不能如意,这却恰好给了三人可乘之机,他们虽然贵为当朝三公,可也只不过是为人臣子,说不定哪天一句话说错了就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尤其是如今明卫已经被掌控,暗卫彻底落入皇帝手中也不过是迟早的事,他们心中自然也有些急了,想要将暗卫彻底的除去基本不可能,当即圣上就算年轻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他也不傻,所以三人便退而求其次,想要再建一个部门,将暗卫的权势分化

这三人的心思朱允炆不知道,但他也有自己的心思,锦衣卫的权势确实有些庞大了,帝王之术在乎左右权衡,他之人自己没有先帝那样的魄力与能力,无法做到威震朝野的地步,所以他自然也不能让锦衣卫一家独大,黄子澄这番话恰好说道了他的�目仓�校�庑┤兆铀�丫���母芯醯浇跻挛赖睦�祝��驮谟诘眯挠k郑�惺裁词陆桓�跻挛滥芄蛔羁斓乃俣冉�浒焱祝��拙驮谟诮跻挛勒瓶厝ㄊ铺�螅�羰且桓霾恍⌒模�蘼凼瞧渥陨聿恢矣谧约夯故潜坏腥松�福�冀�敲鸲ブ�郑�鹊墼谑遣挥每悸钦庑����床荒懿蝗ハ�

“太保所言确实有理,但不知太保有何计策”

低着头的黄子澄等了半天,最终听到朱允炆如此说,提着的一口气终于放了下来。

“陛下,依我等三人之见,可以另立一个部门专管京城之中刑事案件侦查、缉拿、审讯之事”

黄子澄的话让朱允炆的心中一动,专管京城之中刑事、侦查、缉拿与审讯之事,那岂不就是给自己多了一层保护?如此以来也可以将锦衣卫的职责分化,让其在京城之中的权势不会过大而波及到自己的安危,而且这势力只限于京城,如此一来的话也不会影响到锦衣卫的的办事能力,黄子澄此计无疑就说中了他的心声一般

“太保继续说下去,朕想听听你们是怎么想的”

“是,陛下,老臣与太师、太傅商议,决定将大理寺、刑部以及都察院的捕快单独列出,独立一个部门专门侦查京城之中的大小案件,看押刑犯”

“大理寺、刑部、都察院那这个部门为何名?官职该如何划分”

这次黄子澄没有再开口,而是一旁的方孝孺开口了。

“回避下,我等已经商议,将都察院的八大神捕调离,在其设立神捕一职,官职从三品,而在其之上再设捕神一职,官职正三品,其下各职捕头捕快无数,部门名字还未想好,请圣上定夺”

朱允炆听了方孝孺的话点了点头,其实这名字并非三人无法定夺,而是不敢定夺,如果连名字都给他们定下了,那还让小皇帝定夺什么?为人臣子,他们最懂得进退之道,繁琐的事情他们去做,而一些关键但却并不复杂的就交给圣上来定夺便可

“既然这部门是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处人选所立,那就命名为六扇门吧,其划分在三法司名下,但直属于朕,再加一项职责,那就是在京城之中守护朕的安全”

“是,陛下”

三人听到朱允炆之言,心中不由一喜,如此一来,此事成矣,至于皇上所加上的职责并无多大影响,直属与圣上也无所谓,他们想要的便是通过这势力来分化锦衣卫在京城之中的影响,以此来保护自己,如今可以说已经基本做到了,只等六扇门的建立

“太师、太保、太傅”

“老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