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一个消息迅速传遍大街小巷,大家听说该消息之后根本没有时间抨击新政,而是琢磨着在下场科举考试不在名落深山。
原来就在同一天,各个集市场口贴出告示,十天内县试,二十天内府试。
与过去不同,过去县试、府试只是最基础的科举考试,通过县试、府试、院试(省级考试)的才是秀才,才有功名。
而这次只要成功通过县试、府试就可与那些秀才一道选派为公立学堂教师,每年可有近二十两银子收入(四担大米、十余两银子)。
如果实在不济考得末等,也可进入政事堂学习,三两月后成为地方衙役。
儒林外传童生周进开馆教学,每年馆金不过十二两银子,而这公立学堂比寻常私塾教师明显优渥甚多。
明朝读书人虽然表面上喜欢清谈,但因为科举考试花费甚巨(县试府试院试在本地,花费不大,乡试(省城)会试殿试(京师)早已超过寻常人家一年收入),再加上地方有很多穷苦书生,大家对金钱看得颇重。
现在听到这次县试府试主要挑选公立学堂教师,大家奔走相告,一个个动了心思。
几个穿着棉袍的读书人坐在茶馆里面,不是从兜里伸出大手拿起茶杯猛喝一口,驱散外面的冷气。
一个四十余岁读书人摇头道:“十年前中得秀才有了功名,本来以为未来可以捷报频传,但谁料到多次不第,现在离家外出成为这私塾老师。
堂中二十余个学生,大家水平参差不齐,有刚刚启蒙读三字经、千字经的,也有读完四书五经的,但这些孩子颇为顽皮,一天到晚操心不小啊。
现在官府贴出告示,不知这公立学堂是什么样啊?”
旁边另一个穿着皮袄的有钱公子摇头道:“杨麟虽然出身读书一脉,但其为人奸诈虚伪,周先生不是不知道?
杨麟口口声声免除三饷,但那有一个条件,那就是重新清丈土地,你不是不知道,重新清丈之后收上去的钱粮比过去朝廷加派三饷还要多。
杨麟巧立名目征收什么商赋关赋盐赋矿赋等等,稍稍拖延就处罚罚款,搞得天怒人怨啊。”
王公子是方圆数十里大户人家,过去依仗权势不缴税赋,重新清丈之后土地面积剧增每年需要缴纳百余担粮食,今年年初就因为少缴钱粮而被处罚。
夺人钱财如同夺人性命,之后王家坚决反对新政,王公子更是隔三差五的邀集三五好友一起聚会抨击时政,声言如此做法完全颠覆官绅共治结构。
周瑾在王家所设私塾设馆,大家也只得附和对方,免得宾主不欢而散。
现在听到马上县试、府试的消息,秀才出身的周瑾坐卧不住,不顾王公子反对,大家还是决定出去试试运气。
由于有秀才的功名,不需要参加县试府试的,周瑾是在府试放榜那天赶往顺庆府城的。
午时刚过,周瑾感到玉山书院,还没有走到街口,道路上都是络绎不绝的人群,大家三三两两的呼朋唤友赶往书院。
大小府试参加了七八次,第一次遇到这样多人,周瑾感觉奇怪,连忙停下脚步问旁边路人道:“兄台,这,这都是去看放榜的读书人?
今年与往年不同,怎么这么多人呢?”
旁边一个面色焦黄,身材瘦小的中年读书人笑道:“是啊,今天真的是士林盛会啊。
你不知道十天前开考的时候那才真正人多,今年县试合格童生,往年县试合格童生挤满了整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