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众最担心的不是苛捐杂税,而是朝廷官府摊派各种劳役。
如和平年代征发劳役戍边,征发劳役修筑长城等边防重地,或者运输漕粮。
在战争年代拉壮丁,强征挑夫等。
被征家庭失去顶梁柱陷入崩溃,常常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这次可大不一样,开出的工钱可比乡下短工高两三倍,一些人动了心思。
想到自己兄弟朋友在里兵中间,有人问道:“大人,我们里有三十多个后生在军中服役,到时候累了可不可以让村里后生帮忙。
杨麟笑道:“按理说不能够,他们毕竟要保大家安全。
但大家乡里乡亲的,累了搭把手,累了帮一下忙,不要说他们,就是我也不好拒绝吧。
但大家要知道他们任务不同,他们主要保卫大家安全。”
众人一听连声称是,现在反正是农闲,又有粮食赚,不愁找不到人解运军粮。
回到村中,刘甲首召集各家各户当家的前来议事,讲明大人主意之后,笑道:“这次需要向前线解运五百担粮草,无论如何需要五百个后生的,三百多个甲,大人虽然没有明说,但每个甲至少需要两个人啊。
各位,过去强征劳力解运粮食大家不是不知道的,我们不能给脸不要脸,我们不能给大人丢脸啊。”
与现代不一样,古人活的是一个脸面,现在既然牵扯到脸面,兵连祸结的大家虽然有点担心,但想到自家兄弟熟人在当兵,在路上大家可以相互照应。
如此三三两两报名,到最后居然有五百余人,有人担着担子,有人推着独轮车,更有人赶着牛车驴车,反正只有五十余里,道路大家都颇为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