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挟天子以令天下

韩湛见自己随便说封赏的官职,汉献帝都不打折扣的照办了,心里不免有些得意。但当他看到一旁的杨彪、朱儁、赵岐和马日磾等人铁青的脸色,立即意识到这些昔日的盟友,随着汉献帝入驻邺城,已经开始和自己离心离德了。

不过韩湛不是董卓,就算看到有反对自己的人,他也不会采用极端地手段,将对方斩首示众或者是夷三族。而是以理服人,想尽办法说服对方同意自己的观点。

韩湛朝四位重臣拱了拱手,笑着问道:“四位大人,邺城狭小,无法和京城相提并论,不知诸位的住处,住得可习惯否?”

“习惯习惯,”韩湛的话刚一出口,四人就忙不迭地点着头说:“此间和长安比起来,简直有着天壤之别。这都是韩亭侯的功劳啊!”

几人又说了一些没有营养的话,韩湛便退出了大殿。他急匆匆地赶回自己府邸,召集自己的部下议事。过了不多会儿,所有的文武都来到了议事厅。

看到议事厅的左右两侧,都站满了人,韩湛的心里不禁感触万千,自己赶走袁绍才多长时间,手下居然就有了这么多的文臣武将,以及二十来万精锐的兵马。这要是在穿越初期,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等人来齐之后,韩湛的目光从左边扫到右边,又从右边扫到了左边。等把自己麾下的文臣武将都看了一遍后,他开口说道:“诸位,陛下已经留孔北海在朝为官,并封他为将作大匠。如此一来,北海郡的太守一职,就出缺了。不知哪位愿意毛遂自荐,去担任北海太守?”

在场的文官里,想当这个北海太守的是大有人在,不过看到没人说话,谁也不愿意当这个出头鸟,因此整个议事厅里静悄悄的。

其实众人不说话,韩湛心中也早就有人选了。冲着坐在角落里的臧洪说道:“臧子源,本侯打算任命你为北海太守,不知你意下如何?”

臧洪做梦都没想到,忽然会有这么大的一张馅饼落在自己的头上,一下就把他砸懵了。他过了好一阵,才确定自己不是幻听,连忙站起身向韩湛行礼:“既然府君任命属下担任北海太守之职。属下一定会不辱使命,为府君治理好北海一郡。”

韩湛记得此人因为内政能力出众,在袁绍统一了北方四州后,就先后任命臧洪担任青州刺史和东郡太守。因此将北海郡交给他治理,是完全可以放心的。韩湛心想,先看看他治理北海的能力,假如真的像史书记载的那么厉害,等自己取了青州之后,任命他担任青州刺史,也不是不可以的。

见韩湛擅自任命了北海太守,田丰连忙站起身劝谏道:“主公,北海太守应该有朝廷任命,您怎么能越俎代庖呢?”

韩湛通过今天的觐见,发现汉献帝似乎非常害怕自己,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是言听计从。既然他能听自己的,任命孔融担任将作大匠,那么让他任命臧洪接任北海太守一职,不过是小事一桩。

因此韩湛对田丰说:“田元皓莫要担心,本侯待会儿就会去觐见陛下,请陛下正式任命臧洪为北海太守。”

臧洪见韩湛如此维护自己,不禁感激涕零地说:“多谢主公厚爱,属下一定殚心竭力,为主公效力!”

韩湛见自己的部下难得来这么齐全,便接着问道:“本侯有意兴兵讨伐青州,不知诸位认为几月出兵为宜?”

“回主公的话,”率先发言的是长史荀彧,他躬身说道:“再过两月,冀州便能收粮。等军中有了足够的粮草,我们再出并青州也不迟。”

出兵的日期商议好了,接下来就该讨论派谁率兵出征。早在半年多以前,韩湛就决定让赵云和荀攸两人带兵讨伐青州,如今手下的兵将多了不少,韩湛决定再给他增加几名副手,便当众宣布:“出兵青州,赵云为主将,太史慈、张辽为副将,荀攸为军师。只能收获了夏粮之后,我们就发兵直取青州。”

大军出发后,郭嘉扭头看了一眼行进在队伍里的马车,笑着对韩湛说:“主公,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没想到你以前曾经救过太史慈的妹纸,如今太史慈肯定会报答主公的这个恩情。嘉在此恭喜主公,再得一员猛将。”

别看韩湛麾下的名将,有了赵云、典韦、黄忠、张辽、张郃、高览等人,不过他还是觉得不够。仅仅凭这些武将,如果只是应付一个方向的作战,还说得过去,要是同时几个方向开战,那么这点武将就根本不够。因此能得到太史慈,真是令韩湛喜出望外。

“奉孝,”韩湛对郭嘉说道:“等本侯回到了邺城,就正式封你为军师祭酒。以后出谋划策,掌管监察军务的事,就又你全权负责了。”

谁知郭嘉听后,脸上去露出迷茫的表情:“主公,军师祭酒是何官职,请恕嘉孤陋寡闻,从来不曾听说。”

听郭嘉这么一说,韩湛才想起:军师祭酒,是曹操在建安三年才专门为郭嘉设立的官职。一个还没出现的官职,郭嘉怎么可能听说呢?便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奉孝有所不知,这是本侯专门为奉孝所设的官职。以后本侯还会有很多军师,但是你担任军师祭酒后,就相当于本侯的首席军师,别的军师都要听从你的号令。明白吗?”

见韩湛准备授予自己如此重要的官职,郭嘉连忙在马背上拱手说道:“嘉多谢主公的厚爱,为主公效力,就算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韩湛在马背上给郭嘉封了一个首席军师的官职,又开始琢磨给赵云、黄忠、典韦等人封什么官?目前自己只占据了冀州的大部,要是封个五虎上将、河北四庭柱,未免有点太夸张了,还是直接封他们几人做将军吧。

兵马在路上走了七日,才来到了邺城城外。荀彧得到消息,亲自率领冀州的文武官员出门迎接。韩湛下马与荀彧见礼时,无意中发现欢迎的人群中,居然有几位朝廷的官员。他便低声地问荀彧:“舅父,为何人群中,还有朝廷官员啊?”

“湛儿,这些人可能是担心你成为董卓一类的人,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所以前来讨好你的。”荀彧低声地提醒韩湛:“你回了邺城之后,记得立即去朝见陛下,免得有人说你飞扬跋扈。”

“多谢舅父提醒,”韩湛连忙回答说:“等回城之后,自然会去宫中拜见圣上。”

舅甥二人说完悄悄话之后,韩湛指着孔融对荀彧说:“舅父,我来给你引荐一下,这位是北海太守孔融。孔太守,这位是冀州长史荀彧。”

荀彧听说站在韩湛身旁的人,就是北海太守孔融,连忙上前见礼:“后生晚进荀彧,见过孔北海!”

孔融显然是听说过荀彧,也笑着还礼说:“文若,孔某这厢有礼了!”

等两人见礼完毕,孔融望着荀彧问道:“荀长史,孔某远道而来,是想觐见圣上的,不知何时能见到圣上?”

“孔北海莫要着急,”韩湛听孔融问的问题,便笑着对他说:“本侯待会儿就要去觐见圣上。假如孔北海有兴致的话,我们可以一同前往。”

“如此甚好!”

进入邺城,韩湛叫过了人群中的徐庶,指着护在马车旁的太史慈,对他说道:“元直,子义如今已经是本侯的麾下,你待会儿给子义的母亲和妹妹在城里找一处宅院,将她们安顿下来。”

徐庶听完韩湛的吩咐,连忙答道:“属下遵命!”

韩湛朝左右瞧了瞧,没有看到夏侯云的踪影,便好奇地问徐庶:“元直,夏侯姑娘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