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孙念脸上浮现了无奈之色,幽幽地道来,“初初将洛阳收入囊中之际,各方骚动,我们分身乏术,都未能将涌动的势力压制住。后来王后提到,右相所在的郑家,与当时的曹魏并不和睦。于是,趁此机会,将郑右相与他的整个家族都收拢了过来。得益于他和郑族的相助,洛阳才更快更安宁地被收服。”因此,若论过去,郑家可是对孙念有恩。可即便是有恩情在,也不能用来阻挡他新政的实施。若是右相再执迷不悟,他就只能舍弃了右相,转而提拔郑家年轻的那一代领头之人了。那年轻人,又恰好是右相之子。
说到底,孙念也并无放弃郑家。故,对于未来将要夺了右相的官职,孙念并没愧疚之心。不过是,让右相父子俩争一争主事权,引走他们对试略这新政的关心罢。
待到右相注意到他派出的人,届时,右相就是按着孙念的计划走了。
右相并不是多有耐心的人。在孙念近卫的一个兄弟刚骂了一会新政,右相就找到了他,将他带回府里。
“这位公子,为何事来?家籍何在啊?”
“右相,某我是江南一个小世家,姓卢名杭,来洛阳已一年。”随陛下入进驻洛阳还真是一年多的时间。
郑右相捻须点头,又道他那般辱骂陛下之新政,实在太过鲁莽。他爱惜人才,不惜冒犯陛下,也要将卢杭请回府。
卢杭感激涕零,笑了,道:“多谢右相。”
郑右相看了一眼俊俏郎君卢杭,叹息道:“你这般出自世家的人才,后世里再难有了。”
“哦?这是为何?请右相解惑。”
“唉!这就与你今日不满的新政有关了。”
“今日我所讲”卢杭沉吟了,低头掩了自己眼里的笑意,随即拧眉道:“今日我所讲,的确是不大同意新政。”
“卢公子缘何这般想?”郑右相稀奇地问。毕竟他还是很好奇这个洛阳外的世家到底会如何看的。若是
卢杭摇头,道:“我也不知是如何想的。只是觉得这般于我们世家士族而言,吃亏不少。”可是,收益的也不少啊!卢杭想起的是孙念在宫中说的,世家士族占据的原本的有利资源,自然是更好地为本家子弟提供学习孔孟之言的条件。这是寒门比不得的。毕竟纸贵书贵,寒门如何轻易供得起?但,机会,还是要给予寒门的。因为孙念相信,困苦之境可缔造才干之人。更重要的是,他希望那些经历过艰难困苦的人,能对百姓有怜惜爱护与鞭策之心,而不是为了官帽与名声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