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融合

左道之士 牙齿 2720 字 11个月前

此令允许南蛮诸部,不管部族大小,都可以往外拓展,一如此时正在南海群岛耕耘的帝国拓荒团。附带的条件,就是教化被征服的土著,令他们心向帝国。

得知此事后,南蛮诸部深受鼓舞,大赞朝廷大臣明见千里,知其所想,感其所急,都是一群大大大的好人。

事实上,益州南境泄漏了地气,多褶皱山脉,早已不复当年千里沃野的模样。原本的膏腴之地,变成地力贫瘠的不毛荒地。

正所谓,地无三里平,种啥都不行。想要养活为数众多的族人,只能分地很散,以家庭为单位。可是如此一来,南蛮诸部就无法维系传承,恐怕大自然的威严都抵御不住,因此不往外扩张,肯定是不成的。

所幸的是,朝廷体恤民情,特许南蛮诸部往外开拓。只要沿着土著入侵军来时的路线,反向一路横扫过去,打下来的土地,自然是落在自家的碗里。

事实上,新生的山脉,以及新生的水系,已经被南蛮的巫师探查清楚了,在道将随身携带的新制地图里,也有相应的直观证据。

为了活下去,为了更好地活下去,故土难离也得离。于是,在特许拓荒令颁发没多久,三天之后罢,南蛮西寮所部一万五千人,在孟获的率领下,分成三批向西前进,跨过益州边境线。

原本是碧蓝银沙的海滩,如今却变成了崇山峻岭,若不是山涧的海螺依稀可见,谁也无法想象以前此地是一片大海。

翻越过天然的边境线后,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依旧是崎岖难行的山路。不过蛮王孟获通过发妻的门路,从诸葛亮手里搞来了道兵用的“连江排”。

多张连江排拼凑在一起,彼此之间用粗韧的麻绳牵引,船夫撑杆调整航向,三批族人就以舟船代脚,成了迁徙的最好交通工具。

祝融夫人什么也没有说,与夫君并肩站在最前头的连江排上,双手拄剑,深幽的目光望着前方,似乎看穿江面上的迷雾,望见不远的将来。

蛮王孟获暗中松了口气,尽管最近听了许多传闻,他都认为是无稽之谈,即便真的发生了什么,看在夫人高贵的血统份上,他也会选择原谅。

地上的战争,蛮王孟获最终也没能成功弑神,由于不擅水性的缘故,眼睁睁地看着土著神藉水遁走,悻悻然地返回战场。

天可怜见,图腾兽火鸟徒步飞奔,却没能逃出蛮王木鹿的手掌心,被承袭上古的驯兽巫术制服,又有多位巫师上来帮忙,下了多重禁制,直令它分身逃脱的保命术,都没有用武之地。

尽管来自南海群岛的土著,死后会坠落益州冥土,成为土著神的领地基石,天庭却没有及时阻止,任由南蛮诸部联军将他们杀了个干净,又用野火烧过,彻底挫骨扬灰,才能一泄被土著入侵家园故土的忿怒。

大汉帝国直属皇帝的禁中道兵集团,秉着迟来早到,迟早来到的精神,按照朝廷新制的地图指引,终于抵达换了模样的益州,开始赈灾救难。

南蛮诸部在板块大冲撞中损失惨重,后又有土著军入侵,为了抗击敌人,青壮少年都上了战场,才勉强凑足五万,留在益州郡城的家人,待在安全的大后方,每日的饮水食物非常艰难。

所幸的是,道兵带着法宝“炼妖壶”前来,内有可以随身携带,可移动的洞天福地,储备着难以计数的粮草,被此行道将诸葛亮悬在城头,揭开了外方内圆的壶盖,由此源源不断地倾泄出黄澄澄的稻谷,白花花的米面,还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泉。

益州郡城原本出现混乱的苗头,转眼间就被这件法宝展现出来的威力,轻易地平复下去。在能吃饱饭的时候,无论汉人还是蛮夷都很有帝国子民的自觉,不会主动惹是生非。

当然了,稍微从人心恶意方向去想,帝国朝廷派遣出横扫四方的道兵大军,不服的人早就被锤死了,此时已经没有不开眼的南蛮敢说三道四。

再则,南蛮诸部并非铁板一块,五毒道脉的信徒可不少,百眼神君在虔诚者身上,装各具奇能的眼睛以示恩宠,早已划拉出一部分南蛮出去。

想当初,他们可都是积极带路,为仙朝道兵打下南蛮作出应有的贡献,自然会获得奖励,毕竟上面有人。

此次益州之变,也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南蛮诸部损失惨重,为了抱团取暖,彼此之间的界限变得很小,开始走向融合,联手抗击南海土著军入侵之战中,就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帝国朝廷获悉此事后,自然不会允许益州出现一个新兴势力,尤其是南蛮诸部合并,用一个声音发话,又没有内部的制衡,很容易势力倍增,走上扩张的路。

因此往南蛮内部掺沙子,扶持起倾向于帝国的首领,哪怕不是得到各方承认的蛮王,仅仅是某个部族的头人、酋长,也就成了必然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