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时代,这已经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卡尔波利曾经说过:“我是想通过大声的呐喊,刺激疲劳的队员,提醒他们在场上的注意力要保持高度的集中,希望他们能够激发斗志,战斗到比赛的最后一刻。”
卡尔波利的怒吼的内容并没有什么过激的地方,他只是在不停的提醒队员。
“你们是怎么打球的?!”
“你这样打球对得起刚刚去世的祖母吗?!”
不是训斥,更像是一位长辈对晚辈的鞭策和鼓励。
王亮回想着那个场景,千言万语堵在嗓子眼里,想说的有很多。
渴望回到过去的时光,看卡尔波利那招牌式的怒吼,一切的一切,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一种情怀。
“第二局开始了,卡尔波利的怒吼起到了明显作用,受到刺激的队员们开局高点强攻非常出色,而中国队的一传出现了问题,打不出快攻,铁榔头也被对方拦网高手阿拉哈米亚封住了。”
“创造了开门红的中国队竟以0:9落后!1978年以0:3负于苏联队的巨大阴影瞬间就笼罩了上来,难道历史又要重演?中国队又要重蹈覆辙?”
王亮继续道:“考虑到女排的老队员们都有心理上的压力,三年前的阴霾挥之不去,中国队主教练袁伟民派替补曹慧英换下了一传不稳定的陈招娣。曹慧英因为负伤并没有参加1978年同苏联队的对决,心理没有阴影,作为世界最佳拦网手的曹慧英上场,也给队员们增加了不少的信心。”
果然,曹慧英没有让袁教练失望,上场后没过多久就把比分追成了10:10。
苏联队连续换人,主教练卡尔波利不停地嘶吼着,希望这样能够把自己的队员们调动起来。
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直死死地咬着。
最终,中国队以16:14艰难地拿下了第二局。
02981981年的比赛
见队员们听得格外认真,王亮也讲得格外仔细。
1981年的那场比赛有实况录像,从网络上不难找到,相关的背景资料介绍网络上也有,很详实。
但从王亮的嘴里讲出来,总是别有一番味道。
“总的来说,当时的中国队是一支技术相对全面,特长优势比较突出的球队。早在1979年的时候,对战日本队是六战全胜,同美国队交手的结果也是胜多负少,可以说中国队在1980年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夺取奥运金牌的实力。”
“但1980年,因为联合抵制1980年夏季奥运会的那场大风暴,中国也是抵制国中的一国。”
王亮至今仍旧能记得当时的情形,那是迄今为止奥运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抵制活动。
原因,不言而喻。
对于局外人来讲,不参加1980年的夏季奥运会并没有什么,太阳还是照常从东方升起,昼夜更替依旧。
但对于当时中国女排的姑娘们来讲,她们失去登上奥运会冠军领奖台的机会。
在运动员的生涯中,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参加的次数屈指可数。
“那是一次宝贵的机会,那年,全世界最佳拦网手曹慧英二十七岁,接应陈招娣和二传孙晋芳二十六岁。那个年纪,当时的保健条件,运动员的状态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王亮陈述着这样一个事实,那个时候,条件艰苦到难以想象。
自卫反击战已经打响,备战、备荒、为人民,举全国之力支援前线。
王亮至今还都记得一个词汇——“觉悟”
现在的年轻人经常拿“觉悟”出来进行调侃,这似乎成了一个贬义词。
可无论你相信与否,那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在八十年代,因为“觉悟”这个词,无数的青年放弃了美好的前途,大好的青春,乃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死,或许是一件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