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0 老兵,好兵

老兵不死 玗石页 2340 字 9个月前

没有人强求他,做这些事情,不会有物质上的回报,相反,还要付出相当的精力和金钱。

当听到这里的时候,网友们已经哭得泣不成声了。

为什么这些事情他们都从未听说过?

震撼,深深的震撼。

到底还有多少同王曙光和李永犬一样的军人?

麻栗坡烈士陵园那一坐坐墓碑就是答案,匠止烈士陵园、南山烈士陵园、石法卡山烈士陵园、防城烈士陵园、广西那坡烈士陵园、靖西烈士陵园、崇左烈士陵园、河口水头烈士陵园

在祖国的那成百上千的烈士陵园就是最好的答案。

这个世界不是没有正义,没有善良,只不过是你没有用心去发掘罢了。

无论如何,这些东西终将在很多人的不可思议中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总会有善良而又充满正义的好人。

王曙光的故事还在继续。

失去双腿的三十年的时间里,他一直都在努力,都在克服层出不穷的困难。

为了能够和正常一样站立,一样行走,他大大小小经历了十几次手术。

十几次手术?

那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什么样的体验?

十几次腰麻。

当针头十几次扎入到脊椎的时候,由于硬脊膜被穿刺,脑脊液渗漏。

头疼、腰疼等并发症接踵而至。

那种痛苦,平常人根本就体会不到。

本身就已经失去了双腿,腰疼到难以直立行走,头也会时不时的痛。

0260老兵,好兵

对此之前,绝大多数人都不认识王曙光。

对于他们,来讲,这就是一个过路人。

再仔细点的,会发现他没有双腿,安装有假肢。

鲜有人知道他背后的故事,战争的硝烟已经消散了近三十年,他平平凡凡,普普通通地活着。

鲜花、掌声、赞美,从未奢求过。

有谁会还记得,当年的《解放军报》曾专门为王曙光刊发了头版头条,其中写道:“大学生排长在前沿建功立业,失去双脚被抬下来的时候一路还唱着歌。”

王曙光被授予了一等战功,在准备战争时期永远得不到的荣誉。

王曙光回忆道:“在住院的那段时间里,社会上的,部队上的,荣誉证书、奖章,纷至沓来,挂满了墙头。还不时能够收到来信。那个时候我的心里特别复杂,整日整夜的睡不着觉。我在想,我是一个军人啊,没了两条腿,没有了扣动扳机的手指头,我还怎么去继续参加战斗?怎么去履行一个军人的职责?”

尽管还活着,但王曙光的心却死了,面对着残缺不全的身体,他陷入到了深深的消沉之中。

他无法去想象自己脱下军装还能干什么。

战斗英雄的背后总有辛酸且不为人知的故事,他们总是把最好的一面呈现在大众的视野里,那份悲伤的沉重的,由自己去扛。

“真正把我从消沉中拉回来的,让他下定决心重新站起来继续战斗的,是我的一个战友。就是在我被地雷炸到后一直哭着喊着让我保持清醒的那个小战士。”

“在我接受手术后的第五天,战场上,一发炮弹落在了他的脚边。十七岁,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十七岁,永远永远留在了老山。”

说到伤心处的时候,王曙光已然泪流满面。

李永犬只有十七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因为前线条件艰苦,营养一直都跟不上,体重只有一百一十多斤。

鉴于他的身体条件,班长安排主要负责运送弹药、食品、药品和信件等物资,后来又承担了从前线运伤员、烈士遗体的任务。

试想下,瘦骨嶙峋的身躯需要背几十公斤重的炮弹翻山越岭,老山是什么样的地形有目共睹。

坡度几乎都是大于四十五度角的,先不说背负着重物,单单是没有绳索提供保护,这就够要人命的了。

穿梭在前线和后方之间,为了防止被敌人发现,哪里难走就要走哪里。

每天往返数十趟,十几枚炮弹,还有沉甸甸的子弹箱。